(吉隆坡22日讯)时评人刘惟诚指出,在甲州选举中,获得最多议席的国阵,相比2018年大选时,其选票其实也仅多了0.82%,而希盟则跌了15.69%。这两个一起一跌不出奇,更有趣的是国盟,其选票的增幅最令人感到意外,即13.7%。
刘惟诚指出,国盟不只囊括了原有伊党的选票(2018年其普选票为10.78%),还再增加了13.7%,令国盟成为普选票增长率最快的联盟,与希盟所得选票差距仅有10.9%之遥。
“如果撇除(希盟)投票率低的诱因,可以初步判断希盟所流失的选票主要都往国阵和国盟跑。”
他今日在面子书发表选举分析时,也举了个例子,在希盟顺利捍卫的爱极乐州席中,其流失了5.34%选票,而国阵和国盟的选票则增加了1.36%和3.98%。
他说,希盟所顺利捍卫的另外4个席位,只有国盟的普选票是呈现正面增长的,尽管国盟在哥打拉沙马那和怡力丧失了按柜金,但依然汇集了来自伊党的票源,各别得到比2018年州选多8.1%及5.66%的选票,此量很小,但还是呈现了国盟仍有吸引选票的能力。
他指出,在甲前首长之战的武吉加迪,尽管诚信党的阿德里当选,但国阵和希盟告别流失了2.37%和10.59%的选票。
“去了哪里呢?到了国盟那边,其增长了12.29%。至于国盟爆冷拿下的双溪乌浪,普选票增长43.65%,而国阵和希盟则分别流失了15.98%和30.7%的选票。”
在刘惟诚看来,此举意味著“土团党+伊党”的模式在发挥作用。虽然,从议席角度上看可能是胡说八道,但如果能够换一换角度,从普选票角度来看,就确实是这样。
“所以如果你看到巫统在这之后,向伊党丢出橄榄枝,千万别感到意外,因为马来选票三分天下的政局并没有改变。”
他提醒,一份马来选票还是在国阵,一份还是在伊党。唯一不同的是,另外一份,经过这场州选,可能未必在希盟身上了。
“国阵分工模式”重现值得玩味
刘惟诚也提到,国阵,一个在2018年大选惨输的老牌联盟,在刚刚结束的马六甲州选中迎来久违的逆袭,除了打倒希盟和国盟这两大政治联盟,还在州议会夺得2/3的优势,组成甲州久违了的强势政府。
他说,如果他们将甲州选举成绩,就单单从表面上的州议席数量来看的话,巫统强势执政,而马华和国大党稍微辅之,其在州议会的种族结构分别为86%、9.5%和4.8%,与当地68%、26%和6.2%的种族结构虽不致于相当接近,但如果考虑华裔选票一边留在希盟、一边拒绝投票,此次的情况与2013年前(2008年后)的全国政治格局则相当接近。
“换句话说,如果将甲州选举的成绩,进一步扩大格局并从联邦的层次和角度来看,就会发现这简直就是我国2013年后(2018年前)的政治版图。”
他在面子书发表分析文称,国阵在当时的第13届大选中共斩获133席,如果扣除如今已经离开国阵的东马和地方政党,则留有99席,再依次计算可得巫统、马华和国大党席次各为88.9%、7%和4%。
“这比例是不是非常相近?这个巧合,令人感觉可怕,而这种2018年前‘国阵分工模式’的重现,非常值得玩味。”
不过,他也说到,考虑到投票率不高、疫情等等不可控的因素,所以这个究竟是不是一个巧合,还是一个分久必合、合久必分的历史规律,当然还有待观察,因为毕竟这只是一场地方性的选举,未必展现在联邦的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