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先秦古籍《国语∙楚语下》中有一段楚昭王和观射父的对话,其中提到古代五帝之一的颛顼为了匡正当时“民神杂糅”所衍生的乱象,命令南正重掌管神所应属的天界,火正黎掌管人所应属的地界,使神人之间恢复到原本有区分和秩序的状态,即所谓“绝地天通”。这或可谓政治权威(虽说传说时代的圣王尤具有神性)涉及宗教管治的最早案例之一。
当然,上述传说或有后人想像的成份,不过其含义也相当明确,即宗教事务是必须有一定的权威主导、管控的,否则会滋生各种问题,包括如《国语∙楚语下》中提到的“夫人作享,家为巫史,无有要质”、“烝享无度,民神同位”、“民渎齐盟,无有严威”、“祸灾荐臻,莫尽其气”等。
总之,神人之间无分别的话,一切都乱了套,结果对大家都没好处,因而适当的权威干预是合理、必须,乃至正义的。
因此之后,中国各朝代的统治者皆对宗教事务相当慎重,虽高举儒教以维持政统、法统、道统和学统,鼓励民间崇信佛、道等教以感化人心、端正风俗,但同时也时刻整治所谓“淫祀”,以免民间因迷信过度、误入歧途而殆害家国社会。
当然,有时候因宗教组织涉及朝中党派权争或民间政治运动,如太平道、白莲教者,所以被对付的淫祀,可能也不是迷信,而不过是被认为对政治既得利益者会造成威胁的敌对因素而已。
质言之,儒教虽具一定宗教性,甚至有其“神学”,但基本上还是相对世俗化的,所以以儒教作为正统,中国古代的统治者管治宗教便有了还蛮客观、包容、开放的标准。
凡大致符合或迎合儒教世界观、价值观的,均大体可享有一定程度的自由空间,包括外来宗教和民间各神祇信仰,中央并无所谓严格统一的信仰要求。之所以,中国从佛、道教到各色民间信仰,经常宣扬的价值便是仁义、忠孝、利民、敬老爱幼之类,深具儒家特色但又是独立的。
颛顼帝的绝地天通从某个角度来论,也可以说是人类社会自然发展过程中,对文化活动(包括政治、经济、宗教、教育等)终须有一定的组织管理操作,包括把其集权化、系统化、规范化,乃至阶级化,否则难以推进文明。
然这是否违背了今人所热衷提倡的“民主”呢?为何不能“民神杂糅”?所谓“乱象”是真的,还是胜利者、独裁者单方面的历史说词而已?
当然,事实上古代或许根本没有诞生民主的条件,因大部分人连个体独立存在和产生个体意识的基础都没有,所以不能缺少权威的“英明”领导,乃至专制。
惟今天毕竟不同了,民主的因缘在许多地方已逐渐成熟,许多个人不再是无知识、无主见、无自理和自制能力的“蚁民”。是以,会不会地天又可以“通”了?民神又可以“杂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