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不单只有知识论,还有道术并重,行之有效的智慧。这在老子的学生计倪(然)身上可见一斑。与孔子同龄的计然是典型的全才,在管理领域,他认为自然、朴实和以群体为中心的情操是管理的核心思想,虽然在仁义道德传统上与孔子一致,都传承文王在《周易》中所弘扬的思想,但是他否定孔子的繁文缛节和以帝王为中心的保守情结。
在这个问题上,《文子守真篇》中计然写道:“夫所谓圣人者,适情而已,量腹而食,度形而衣,节乎己而,贪污之心无由生也”。
强不掩弱 众不暴寡
具体的,计然对黄帝的思想如此阐述:“昔黄帝之治天下,理日月之行,治阴阳之气,节四时之度,正律历之数,别男女,明上下,使强不掩弱,众不暴寡,民保命而不夭,岁时熟而不凶,百官正而无私,上下调而无尤,法令明而不暗,辅佐公而不阿,田者让畔,道不拾遗。”
这就是黄老之治的最早范本。其中一个重点是强不掩弱,众不暴寡。这是中国传统哲学思想的核心内涵,佛家称之为平常心。它与亚当斯密(Adam Smith)不择手段追求利益最大化的《自由经济》思想是对立的。
文王在《坤卦》中厚德载物的思想明显传承了黄帝的思想:“拥有母马的贞节,不争先恐后,谋定而动。阴柔多助,阳刚寡助,处世如履雪地,要有结冰将至的警惕。正直、方正和大度,不需要掩饰也不会有不利的后果。打开行囊袋口,开放包容,即使未必会获得荣誉,至少可回避灾难。朴实、低调而固守原则才是吉祥”。
《文子道原篇》中,计然这么写:“圣人忘乎治人,而在乎自理。贵忘乎势位,而在乎自得,自得即天下得我矣;乐忘乎富贵,而在乎和,知大己而小天下,几于道矣。故老子曰:至虚极也,守静笃也,万物并作,吾以观其复”。
这里,计然特别强调领导以身作则和朴实的理念。理念和实践的距离是巨大的鸿沟,要如何实践朴实的理念呢?计然传承老子的方法,回归平常心,无为而治。
吾以观复 无为而治
文中老子几句话的白话直译是:“达到极端的虚空,保持极其的宁静,让万物同时运作,我重复地观察它。这时万物纷纷纭纭,各自返回到根本的状态”。
我试举楚庄王的管理案例。楚庄王莅政三年,无令发,无政为。右司马与王隐曰“有鸟止南方之阜,三年不翅,不飞不鸣,嘿然无声,此为何名?王曰:三年不翅,将以长羽翼;不飞不鸣,将以观民则。虽无飞,飞必冲天;虽无鸣,鸣必惊人。”
年轻的楚庄王既无威望也不辨忠奸,所以无为而让百官原形毕露,从而重复观察。经三年的观察,了解具体情况,谋定而动,就能动而一鸣惊人。这就是吾以观复,无为而治。孙子的说法是掌握预判、速度和节奏,静如处子,动若脱兔,其徐如林,其掠如火。
计然的事迹,历史记载不多,稍有记载的是《越绝书计然内经》。其中记载计然与越王勾践的对话,涵盖了以民为本的朴实管理理念,供需和价格的经济考量以及军事谋划等。对话如下:
“减免赋税,充分利用土地和人力,引导和奖励农耕,还富于民,国家才能富强。积极备战,而敌人骄傲和懈怠,胜算才能出现,能避免灾祸是因为平时充分的准备。
物品的价值由其数量和需求量所决定,人们追求稀少的物品,越是稀少就越昂贵,然而随著数量的增长,价值就会不断下跌,直到不值钱。利用这自然规律,在物资无需求而价值低时买入,在有需求时即可高价卖出而获取利润,而且还可以调节市场供需要求。比如旱季可低价储备船只,雨季则可储备车辆。
根据百姓的缺乏和盈馀,帮助和引导他们进行生产,让他们积累财富。任用能人,帮助他们成就事业,他们的功业就是诸侯的功业。不关注研究事物的发展趋势,又不任用能人,责罚直言进谏的大臣,就会国贫兵弱。
严刑峻法繁多,促使大臣权重而骄纵,只会奉承主上,不行德政。以刑罚代替德政,忠心为国者反遭惩罚。这样,即使国家有能臣,也不会出谋划策,只会顺著主上的心意走。不仅国家如此,百姓家中也是如此。因此做天子的人要大公无私,赏罚分明。
遵从自然客观规律
天下万事万物均有利与害两方面,并且在不断地运动变化著。互相促进,又互相制约著。大量消灭蛇蛙将导致老鼠猖獗无法控制。因此说,顺应自然规律就会有好的结果,反过来就要遭殃。所以,圣明的天子,能知己之短,而发挥己之长。无论如何,必须要遵从自然的客观规律。
人和人不尽相同,哪怕是兄弟,勤劳程度不一样,就会贫富不均。为什么呢?不积极努力,当然落后于别人,没有辛勤和储蓄,遇到了困难就无法解决。精神意志低到了极点,庄稼听天由命,又没有特别的种植技术,所以贫困是必然的。
用一石二十的价格向百姓收买粮食,就会伤害农民的积极性;用一石九十的价钱卖粮食给商人,就会伤害经商的动力。农民没有了积极性,稻田里的农作物就没有人打理。商人没有了动力,就不做买卖。所以,粮食出售价不宜高过八十,收购价不低于三十。这样对农民和商人都有利。”
计然在2500年前就进入社会科学的范畴,宏观地总结经济、政治和军事理论,付诸于实施。在范蠡的实施下,成就越国复国的历史奇迹。他所推行供需、价格和库存的经济理论,就是西方市场经济理论的基本概念。他遵循自然规律的作风就是环保思想。(稿费捐尊孔独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