秀才和世俗都把《孙子兵法》的《虚实篇》理解为“实则虚之,虚则实之”的阴谋。孙子理解的虚实就是“实力和虚弱决定胜败”的平常心而已。在敌众我寡的处境,《孙子兵法》虚实篇写道:“少则逃之,不若则避之,小敌之坚,大敌之擒也”。
孙子直言实力虚弱则脚底抹油,不然就会被俘虏。这就是李德和博古进行阵地战所欠缺的平常心,所以以卵击石。如果在长征过程继续由他们领导,必被蒋介石所擒。
孙子还说:“进而不可御者,冲其虚也;退而不可追者,速而不可及也。强而避之,佚而劳之,出其不意,攻其不备”。直译是打得对手无法抵抗,是因为攻击他虚弱的环节。撤退而敌人追不上,是因为速度比他快。强大的对手则回避他,安逸则骚扰他,出没在他意想不到的地方,攻击他疏以防备之处。
我尝试列举两个具体例子验证,毛泽东从《孙子兵法》所传承的平常心。红军游击战十六字诀:“敌进我退,敌驻我扰,敌疲我打,敌退我追”,第一句“敌进我退”与孙子的“不若则避之或强而避之”同义。后三句“敌驻我扰,敌疲我打,敌退我追”与孙子的“佚而劳之,攻其不备,出其不意,冲其虚也”同义。
第二个例子是红军八项注意中,七项强调军不扰民,这和《资治通鉴》记载刘邦进咸阳前张良所提的“约法三章”雷同。《孙子兵法》开章明义强调以“道天地将法”五计来宏观计算胜算。是计算不是算计,三大纪律和八项注意就是其中的“道和法”。
老子的说法是:“圣人无常心,以百姓心为心……百姓皆为其耳目,圣人皆孩之”。
毛泽东特别重视形势(天地)分析,多次成文,包括《持久战》。以身作则领导干部(将)是毛泽东等延安领导层的标签。毛泽东与钱学森都体现宏观和硬朗的民族精神。
孙子只是先秦诸子之一。诸子百家争鸣是中国思想史上,最辉煌的时代。儒家孔孟,道家老庄,法家韩非都是讲理论的诸子。还有坐言起行而且全能的如管仲、墨子、范蠡、申不害、吕不韦……。
稷下学宫
杨鹏认为《左传》所记载的春秋时期是思想最开放而且是人格最高尚的时代。确实,墨子摩顶放踵为天下的侠义行为,孙子的宏观,范蠡复越的睿智,以及战国毛遂自荐和荆轲刺秦王的气概,都是影响我们这一代人的硬朗民族精神。不是“韩潮”的娘娘腔。
既然如此,把诸子思想去芜存菁,是否就可以过滤出中华民族哲学思想的灵魂呢?这应该是唯一不存在争议的国学课题。该如何进行这去芜存菁工作呢?聘请一群学者来研讨和编写?还是设立一家大学,聘请天下权威学者,自由发表自己的学术见解,近距离辩论;维持这个学术传统100年,然后总结研究成果呢?
不知我的建议是否充分?应该是过分吧?事实上,从战国中后期到汉武帝的年代,一共有三个人当真分别进行了这两项工作。最后一人是汉武帝的堂叔淮南王刘安,在武帝独尊儒术后,他召集宾客数千人,编写《淮南子》。
第二人是秦始皇统一天下的前夕,宰相吕不韦召集门下学者三千人,编写《吕氏春秋》。
第一人是战国时期的田齐桓公,他当真设立了世界第一所公立大学,叫做稷下学宫,而且维持了不是100年而是150多年。
稷下学宫的经费全部由国家负担,授课老师为各学派的知名学者。稷下学宫在全盛时期,曾容纳了九流十家,道、儒、法、墨、名、兵、农、阴阳家等诸多著名学者如孟子、淳于髡、邹衍、慎到、申不害、环渊、荀子……。其中受上大夫俸禄的有76人,为齐国的智囊团。荀子曾经三次担任“祭酒”,即校长。
稷下学宫创导学术自由,不同学派、思想、政见者,都可以自由发表自己的学术见解。九流十家近距离互相争辩和影响,百花齐放。争论和总结的结果是稷下学宫的显学《黄老之学》。长话短说,先秦诸子学说的去芜存菁在稷下学宫经已完成,只是在汉武帝独尊儒术后,《黄老之学》完全被边沿化而已。
黄老之学
百度百科对《黄老之学》如此评价:“战国中期到秦汉,黄老道家思想极为流行,其既有丰富的理论性,又有强烈的现实感。这一派的代表们尊崇黄帝和老子的思想,以道家思想为主并采纳阴阳、儒、法、墨等学派的观点。黄老学派思想发展主要分为两大主题:技术发明和政治思想,以形而上本体的道作为依据,结合形而下的养生、方技、数术、兵法、谋略等,具有极强目的性和操作性。
在西方,黄老道家常被称为目的性的道家(purposive Taoism)或工具性的道家(instrumental Taoism)。从内容上看,黄老之术继承和发展黄帝、老子关于“道”的思想,他们认为“道”是作为客观必然性而存在的,指出“虚同为一,恒一而止”,“人皆用之,莫见其形”。
在社会政治领域,黄老之术强调“道生法”。认为君主应无为而治,省苛事,薄赋敛,毋夺民时,公正无私,恭俭朴素,贵柔守雌,通过无为而达到有为。上述主张在汉朝初期曾经产生一定的影响,结果出现文景盛世。”
要目睹《黄老之学》的内涵,首先看黄老和前期法家的两家代表人物,墨子的学生慎到。《慎子》写道:“为人君者不多听,据法倚数以观得失。无法之言,不听于耳;无法之劳,不图于功;无劳之亲,不任于官。官不私亲,法不遗爱,上下无事,唯法所在”。
意思是,当领导的不听流言,只根据法制和数据来考核,不能徇私。慎到强调管理者的自律,无劳之亲,不任于官的自律,是在意锦衣还乡的传统思想的死穴!慎到还补充说:“法治的问题,没有比徇私更严重的。立法而徇私比不立法更糟糕!”慎到的管理思想展示宏观的视野和可操作性。
(稿费捐尊孔独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