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中小学义务教育,解决了许多家庭孩子的教育负担。但大学教育是“使用者付费”,多数国家都不是免费的,我国亦然。

成立于1997年的高等教育基金,简称PTPTN,提供大学生就读大专院校的贷款,确实解决不少大学生升学的经济压力,不然有经济能力在大学念书的公民,恐怕是少之又少。

为了鼓励大学生努力进取,早期毕业时考获一等荣誉学位者可以豁免偿还PTPTN的贷款,形同毕业时获得一笔高额的奖学金,目前受惠者需要同时符合B40低收入群体。

大学生毕业后,有了工作,偿还贷款,本来是天经地义的事。借钱还钱,这个道理难道大学生会不清楚,还需要钜细靡遗地与他们解说?但为何高等教育基金却面对大量受过大学教育的毕业生在学有所成,进入职场后,却有钱也不还?到底是他们不想还,还是他们没钱还?或者眼见很多人都没还,自己又何必当一个“傻子”?

但当你看到一些大学毕业生,毕业后仍然可以过上“不差”的生活,出国旅行、买车、购房时,你会怀疑为何他们可以不把摊还国家教育贷款的事列为“头等要事”。

缺乏完善信用体系

当然有人认为,大学毕业的职场新鲜人待遇偏低,生活非常拮据,哪里还有馀钱还政府。而一个人月入多少才算足够,这是非常主观的,没有统一的衡量标准。特别是每个家庭可能面对其他的经济负担,包括供养父母等。

钱够不够用,当然还涉及个人的欲望、价值观、消费习惯及对生活品质的要求等。到底大学毕业生不还贷的真正原因何在?绝大部分是阮囊羞涩,还是因为“欲望”导致他们永远都嫌钱不够用?

事实上,国家缺乏一个完善的个人信用体系,就无法掌握不还款者的动机,了解他们真正面对的问题。如果加上法律的宽松,“还款者”与“不还款者”都没有差别,你认为前者心理会平衡吗?他们会努力去还钱吗?

去年9月,首相马哈迪指许多高等教育基金贷款人拒绝还钱,导致高等教育基金累积超过360亿令吉的欠款,这种行径令人羞耻。然而前公青团长聂纳兹米却为大学生喊冤,促请政府勿一竹竿打翻一船人。

马哈迪是否不食人间烟火,下重话前没有考量其他客观因素?事实上,大学贷款的问题微观来看,当然可以理解大学毕业生的收入并不高,大学生的起薪有约2500令吉估计是不错了,不还钱似乎合情合理。宏观来看,却不得不考量没人愿意还钱的前提下,高等教育基金往后是否还有能力继续提供贷款给今后升学的大学生,一旦贷款不能持续,往后其他大学生升学是否会面临困境?

勿阻断别人的升学梦

这是一个两难的问题,当你“同情”不还款大学毕业生的艰难处境时,你必然也要“顾虑”往后进入大学的新生们是否还有机会向PTPTN申请到贷款。除非国家有足够财力支持,否则贷款的钱要从何而来?当然政府可以通过加税来增加收入,一切由纳税人买单。问题是,纳税人愿意承担大学生的全部费用吗?

随著越来越多的借贷者不还钱,导致欠债率继续攀升,高等教育基金局不得不在2015年重新调整借贷的资格和数额,目前不是每个申请者都能获得全额贷学金,而是视乎大专类型、课程水平、源流和申请者家庭收入而定。

国家高等教育基金局主席旺赛夫透露,获得贷学金的人当中,有高达51%的人属于“问题借贷者”,其中19%不曾缴还高教贷学金者,以及32%是没有按时还款者,这两者涉及的总人数高达97万人。目前该局面对“欠钱不还”的问题,承担400亿令吉的债务。若问题未得到改善,截至2040年,高教基金局被拖欠的贷款,将增加至760亿令吉的惊人数额。

事实上除非国家财政得到改善,否则就会出现“不还款者”与“未来借款者”之间的角力。“不还款者”可以有一千个理由不还钱,“未来借贷者”申请被拒绝时,他们也会有一千个理由控诉谁断了他们的升学梦。

政府必须正视这个问题,为了起著阻吓的作用,高等教育基金曾经实行把欠贷不还款的毕业生列入黑名单,禁止他们出国。据闻,这已经起到一定的效果。

社会的管理机制完善,才可能让心存侥幸者无法钻空子,我们的社会应该帮助真正有经济困难的人度过难关,但如果有能力的人刻意隐藏收入不还钱,又没有得到一定的惩罚看来也是不公义的。我们应该想想万千的学子都等待大学的贷款来满足他们升学的愿望。

记得看到一则报道,2011年日本大地震,灾区便利店的食物免费开放给灾民领取,尽管大家都很饥饿,但仍然是非常有秩序地排队领取自己所需的食物,没有哄抢,排在前面的灾民,按理有机会多取,后来者领不到也不能怪人。但排前面的灾民表现得却是尽量少取,原因是顾虑到如果我拿多了,后面的人或许就拿不到食物。排在前面的灾民不是想到自己是饥饿的,也考虑到排在后面的灾民也是饥饿的。看到后面排队的人也能分到食物,他们才感到宽慰。

这凸显灾难面前人性光辉的一面,令人动容。我们的高校教育基金的贷款人,如果每个人都能想到“尽力还款”,因为自己“勒紧腰带”多还点钱,就能让后来的大学生因此能顺利贷款,不就是一桩光辉的善举吗?

我们期待大学生具备善念与正确的价值观,如果大学生都有“欠债还钱”的正面价值观,政府根本无需通过各种“怪招”来追债。问题是我们的大学毕业生是否能“人同此心心同此理”,把归还大学贷款视为一种“责任”与“道德”?

目前有家庭困难的子女准备上大学,如果贷不到款或只获得少量的金额,他们的焦虑、痛苦、烦恼,到底有多少人能理解?

热门新闻

阅读全文

2罗里5车相撞! 南北大道连环撞致10公里车龙

阅读全文

“头号公敌”辞职币圈狂欢 比特币冲上9.9万美元

阅读全文
女摊贩解释,当时顾客多,妇女一听到要排队就不高兴,还说要退钱,但材料都已准备好。

预定薄饼取餐等40分钟 妇申诉:摊贩突退款不卖

阅读全文

史上第一家来马上市香港公司 知行集团布局引关注

阅读全文

伊党:我们更适合领导国盟 民政:慕尤丁当之无愧【东方头条】2024-11-22

阅读全文

《黑神话:悟空》荣获《金摇杆》年度最佳游戏

阅读全文

郑庭河:种族固打制和刻板印象

名家

质言之,国阵政府开启的种族固打制可说是“非自然”的,因其执意把社会现象和问题做了草率——甚至粗暴的种族分类,然后据之制定...

阅读全文

郭碧融:变调的学校假期

名家

在一个以成绩作为导向的教育制度里,学生难免必须承受繁重的课业压力,所以一般上都殷切盼望假期的来临,以便卸下繁重的课业压力...

阅读全文

孙和声:大马外来与对外直接投资

名家

投资与内外需求决定一国经济活力的原动力。有需求没有效供给与投资,或有投资与供给,却没有需求,经济就缺乏活力。因此,投资或...

阅读全文

万吉:为何对锡克庙开斋愤怒?

名家

最近,马来社交媒体,甚至主流媒体,因穆斯林到非穆斯林膜拜场所开斋一事起哄。事源柔州新山国会议员阿克玛于日前在柔佛锡克庙举...

阅读全文

黄瑞泰:三语并重,皆强?皆弱?

名家

在国外念书时,曾经参与大学的一个国际研讨会工作,有场活动找不到论文与口语翻译,随口问了一位留美的文学系教授是否可以协助,...

阅读全文

郭朝河:书市蓬勃代表看书多?

名家

“你一年有看13本书吗?”这是我与朋友间常年的调侃。好几年前,有份调查报告显示,大马人每年的阅读量为13本书,相对欧美先...

阅读全文

刘国伟:历史意识与国家文化

名家

中国人民大学历史学院徐兆仁教授指出,历史意识是立足于历史的思维方式,是对历史进行反思和总结,从历史中寻求客观规律并运用于...

阅读全文

庄仁杰:以校之名

名家

老师和朋友到麻坡中化中学参与南马区独中合唱观摩音乐会,赞叹该校有座设备与设计精良的音乐厅,并且感叹自己的母校新山宽柔中学...

阅读全文

林志权:道路交通安全事关人命

名家

每逢重要节日,我国各大道定然会涌现出长长的回乡车龙,这些来自各州属的游子们带著回乡的兴奋心情,他们一心想要快点回家过节,...

阅读全文

陈锦松:直面历史走出六四阴霾

名家

1989年6月4日对中国而言是极不光彩的历史一页。30年过去了,这个动用坦克车与装甲车镇压民运分子及用枪杆子对付手无寸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