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60年代初出生的一代,如果曾经亲身经历1969年5月13日马来西亚发生的种族暴力流血冲突,史称“513事件”,必将难以忘记,尽管那时只有8、9岁。

今天已经迈入2019年,50年岁月的洗礼,这个恐惧的阴影与记忆并不会轻易随著时间的推移而淡忘。特别是那些有亲朋好友或本身曾经历此惨剧者,切肤之痛可想而知。

记得那时的我才8岁,就读马六甲香林小学,当时住的房子是单层连排,外头还有一个约400平方尺露天的院子,我们兄弟姐妹常在院里的小桌子温习功课。住家后面就是马来甘榜,住著许多马来民族。这一带的马来人与华人在513事件前的交往几乎没有芥蒂,和睦得很,而且彼此还经常有互动、交流与往来。

两大族群有心结

513发生时,为了遏制种族流血冲突的蔓延,国家宣布进入紧急状态及宵禁,华巫双方的敌对并没有立马获得缓解,还有零星的暴动。记得那时,马六甲部分地区晚上七点开始戒严,任何人不得外出,但许多华人家庭七点前个个都把院子的铁门及屋子大门加大锁紧关起来,深恐不测与骚乱。

读到一位作者在回忆时写道:“513事件发生的时候,我的父母年纪还很小,他们都还记得当时大家连续几天都躲在家里不敢出门,家里贮藏的食物也不够吃,有时一天只吃一餐。当时最怕的就是马来人来放火烧屋,尤其当时住的都是木屋,燃烧起来后果不堪设想。更恐怖的是,有些人放了火就在那里等屋子里的人逃出来,然后就大开杀戒。”

现年65岁“513事件”的幸存者吴振通最近在一场公开讲座中回忆50年前在这起事件中失去了8名亲人的悲痛情节,令人动容。

对许多华人而言,他们没意料到原有的族群和谐关系,竟然可以在一夜之间变色,而种族之间的深沉矛盾是怎样造成的?难道纯粹是经济的因素,是贫富差距的问题,还是根本就是政治操盘手刻意制造事端,以达到个人政治的议程及利益所耍弄的恶毒政治手段?

513事件,我们或许都听闻许多血腥与悲惨的真人真事。此后,马来人与非马来人就因为曾经的厮杀而结下心中的仇恨,导致彼此的互不信任。由于当时家里是做生意的,自此虽然与马来人的关系还有往来,但就感觉不再像从前那样熟络,这两大族群彼此共同的“阴影”与“不信任感”,几乎要过好多年才慢慢消弭。

联盟(国阵前身)政府认为“513事件”的发生是由于马来人和非马来人经济差距过大造成的,因此在1971年至1990年间推行“新经济政策”,通过“消除贫穷”和“重组社会”两大目标来达到全民团结。由于新经济政策存在许多偏差,导致马来民族的贫穷问题没有真正解决,反而制造了不少马来权贵。而华裔商人在不平等的经商环境下纷纷出逃,使得国家的经济发展面对挑战。

政客煽动民众情绪

“513事件”并没有随著时间推移而逐渐淡化,过去数次大选总有政治人物要挑起事端以作为警告华人支持时任执政党国阵的手段。前首相纳吉在2017年9月16日“马来西亚成立日”,就通过马华公会于吉隆坡举办有16000人参与的大集会提醒华社:“一旦国家动荡不安,华人将最先成为箭靶”,事实上其目的显然是在暗示一旦513历史悲剧重演,华人将遭殃。

2005年,巫统召开常年大会,时任教育部长希山慕丁在会中亮出了一把马来剑,警告国内非政府组织,不要试图玩弄和挑战马来人与伊斯兰的地位。在2006年11月的巫统大会上,巫统代表更是发表“浴血捍卫马来主权”、“什么时候将短剑刺出去”等言论。

1987年发生华社反对不谙华语的教师调任华小行政职位的“华小高职事件”,史称“茅草行动”。当时巫青团在吉隆坡独立广场举行群众大会,会场出现煽动种族情绪的口号,例如“513已开始了”、“让华人的鲜血浸湿马来短剑”。

我国政府耆老理事会主席达因就对媒体表达,马来西亚人并未从50年前的513事件中汲取教训。他指那场种族暴动的幽灵时至今日仍挥之不去,甚至有人总是刻意提起种族课题来分裂国家。

事实上,前朝国阵政府从来没有放弃煽动种族情绪以捞取政治资本,国阵刻意突出马来人的危机感,妖魔化华人窃取国家政权的不良动机,以达到马来人必须团结的迫切性,进而否定华人要求的公正与平等。

马来人准备好了吗?

当一个国家领袖掌握种族的话语权,并通过媒体包装与煽动,马来人对非马来人的敌意就会形塑成受排挤的心理恐惧,上一届大选国阵按种族类别进行选区划分,目的就是要达到种族的分化。当然这是个双刃剑,尽管希盟政府只获得约30%的马来选票,但通过华裔与印裔的多数选票,最终还是成功破解国阵的种族议程。

513事件50年过去了,但真相仍然处在模糊的状态,什么时候真相可以还原,是华裔社会普遍关心的问题。513事件详尽的档案资料,仍然处在政府的机密保护中,不得公开。希盟政府的态度显然也是暧昧的,是欲语还拒的,到底其最终的考量是什么因素?

巫统与伊党的种族政治没有停歇,为了与希盟争取马来人的支持,不断号召马来人团结以反讽希盟的“多元”色彩。巫统代主席莫哈末哈山刻意营造华人的不怀好意,把华人视为外来者,其动机昭然若揭。

但问,我国种族政治的硝烟至今是否已然湮灭?针对513悲剧,希盟政府被问及513真相何时解密时何以仍然顾左右而言他?

真相只有一个,直面历史,当我们说华人准备好了,就是不知道马来人是否也同样准备好了?我指的是包括心理、政治、与道德层面而言。

热门新闻

阅读全文

敦达因逝世 Avillion再成焦点!

阅读全文

收费谈不拢 再有上市公司审计师辞职

阅读全文

货柜罗里侧翻压中轿车 造成1死1伤

阅读全文

上市公司慈善排行榜 “冠军”豪捐近亿!

阅读全文

Myvi失控撞入客厅

阅读全文

听到龟裂啪啪啪 居民担心屋子塌

阅读全文

郑名烈:奖学金带来的另类压力

名家

在上世纪七、八十年代,提供奖学金给学生的大学还相当有限。那个年代能够获得奖学金者,都是成绩出类拔萃者,学习能力强,因成绩...

阅读全文

关嘉辉:拒绝工业式教育

名家

“你,讨厌学校吗?”这是法国作者安娜‧嘉瓦尔答(Anna Gavalda)《35公斤的希望》里一个名叫格雷古瓦的小男生对...

阅读全文

孙和声:吊诡的大马薪资变化

名家

薪资增长率追不上物价上涨率,是近年头普罗大众的抱怨,也可以说是2018年政权更替的众多因素中的关键因素。这个现象是如何发...

阅读全文
人民之间的偏见非一时三刻能化解,最能解决这种差异化的歧见方式,就是重新订立一个终极目标。图为孩童挥舞国旗。

郭朝河:你要怎样的马来西亚?

名家

从近期的513事件是否能据实解密,或大马律师公会宪法委员会副主席林伟杰呼吁华人别在友族面前说华语的事,看似种种有关种族和...

阅读全文

李慧珊:谁撼动了伊斯兰主权?

名家

由捍卫穆斯林社群运动(UMMAH)于5月4日在吉隆坡发起的捍卫伊斯兰主权集会,吸引了约上千人的响应,他们手里高举“要求总...

阅读全文

麦翔:希盟前路在何方?

名家

“以铜为鉴,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鉴,可以明得失”。这句古话是唐朝开宗皇帝李世民说的,它概括了人类一个...

阅读全文

谢诗坚:民族主义VS民粹主义

名家

最近在媒体上多次浮现“民族主义”和“民粹主义”的字眼,甚至将它视为一种卷土重来的政治主张。比较令人不安和担心的是民粹主义...

阅读全文

陈海德:山打根补选的反衬

名家

希盟执政一周年之际巧遇沙巴山打根国会补选,更庆幸的是行动党候选人黄诗怡仍以绝大多数选票击败了团结党的曾道玲和独立人士,替...

阅读全文

庄仁杰:雨伞式组织──大马华团

名家

华团、华校和华文报被视为是华社三宝。它们不但遍布马来西亚各地,并且也成为许多学者的研究对象。每一个地方都有不少华团,一些...

阅读全文

郑博夫:廉政的基础来自反贪

名家

1960至70年代,香港发展蓬勃,人口增长及社会变化巨大,为了方便快捷的处理事务,贿赂政府机构的人员变成普遍及猖獗,达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