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大选终于尘埃落定,选举结果令不少国内外学者、媒体与评论人(如笔者)大跌眼镜。
本以为国阵会胜出,没料到竟是希盟122国席,国阵79席与伊党18席。政治确是可能的艺术。在成绩未出来前,一切预测也只是预测,不能做准。
预测国阵会胜出的理据,大体上是:不公平的选区划分;伊党分散希盟的票;大派糖果;经济增长率5.9%;公积金派息6.9%;讨好公务员与乡区选民的政策等。没料到,这些表面观之有利的因素,挡不住希盟的攻势,终而出现了改朝换代与政党轮替的历史性转变。这确是一件值得大书特书的盛事。
何以希盟会胜出?原因当然是多重的,首先是巫统本身的分裂。在威权体制国,通常情况是要执政集团内部发生裂变,才较可能开创出变天的有利条件;其二是宏观的客观形势。总的来说,大马的基本课题不外是经济民主;种族、宗教及治安与腐败等,其中,城市人民较偏重经济民主、良好治理、反腐倡廉、良好治安等,而乡区则较著重种族与宗教,也就是城乡面对的课题可轻重不一。
改朝换代3大条件
这几年来,国阵特别是首相纳吉本身丑闻不断,本来就是弱势政权的国阵(在2013年大选时,只得约47%的选票,竟然还敢出台不得人心的补贴合理化与消费税政策,确是令人费解。选举政治本就是应讨好而非得罪选民,可纳吉首相竟敢出台备受国人批评政策,只能说是自讨苦吃,也为变天提供了客观条件。
其三,通常要改朝换代,总得在势、理、情三方面存在有利条件。巫统裂变与丑闻,不得民心的政策是客观的,惟形势也得配上说理与激情,才可能透过服之以理,动之以情来大规模动员人民的反抗,才可能在天时、地利、人心3方面发生综合效用。就理与情而言,希盟用的是进攻型造势运动,企图透过持续的造势来实现“自我实现的预言”(self fulfilling prophecy),如各类的海啸造势,其中以华人海啸最为突出,可以说八成或以上的华人,均被动员起来实现改朝换代,如今也的确完成了这个自我实现的动员战术。
其四是,马哈迪凝聚反对力量的作用。应该说,即便有了上述3个因素,由于大马是个多元种族、宗教的国家,且马来人(特别是乡区马来人)或多或少对华人与行动党有所顾忌;若不能消除马来人的这些华人威胁论、夺权论或基督教夺权论,也难发生全民海啸,可马哈迪的出现填补了这个空缺,可以把马来人的这个心理与思想障碍削减。
当然,深层地看,这个凝聚作用也并非全是马哈迪的功劳,说起来自1998年烈火莫熄运动以来,经过了净选盟1.0、2.0、3.0的大规模跨族群运动,民间已存在著一定的跨民族宗教合作条件。这才可能使各政党敢公然合作对抗国阵这个执政联盟。
巫统低估民众愤怒
其中马哈迪因长期被视为是马来人的权益拥护者,而得到上中下层马来人的信任,故得以产生跨族群作用。与此同时,马哈迪的出现也使得不少马来人产生困惑,甚而至于连巫统党员也不再积极投票,这就为希盟增加了胜算。
换言之,可以说,巫统高估了妖魔化行动党的效应,也低估了普罗大众特别是马来民众的愤怒,认为派糖果与搞妖魔化行动党的宣传就可抵挡反国阵怒潮。这个失算的代价,便是巫统失去了长达61年的中央政权,为大马政治与政党史,开创了新的一页。
从选绩来看,巫统在马来选区依然有相当的影响力,可在城市与发达州,早在2008年大选中便已流失了不少支持。就这次大选言,发达州与选区如槟城、雪州、柔佛、马六甲、森美兰或砂拉越的古晋、沙巴的山打根或彭亨的关丹等均是国阵的要害,惟在相当落后的州及选区,国阵与伊党依然有相当的影响力,如在东海岸。
此次大选的另一个意外是,本来一般不被看好的伊党(有人甚至说伊党会全军覆没)竟能得到18国席与2个州政权;政治确是可能的艺术,也常令评论人(如笔者大跌眼镜)。
就华人而言,为何华人那么反国阵?原因虽可归于近因如消费税、腐败、丑闻,可也有其深层的远因。个人以为,华人虽占人口约24%可相当集中于发达州与城镇,政治意识与投票率也偏高(华人占选民的约29%);可许多华人总觉得这个国阵亏待华人,而华人的在朝政党又当家不当权,空有形式,没有实力。这个权力与权利不对等,长期以来便是华人的不满根源。
产生政策偏差
形式上,国阵常说这是个权力分享的政权,可实际上却是个一党独大的多党联盟,华基政党或印基政党与巫统的关系是种支配─服从的权力不对称关系。由于权力不对称也就产生了许多政策偏差,让许多华人认为他们受到歧视(虽华人是各族中收入最高),为此,华人总想平等化(相对)这个不平等关系,这就是使华人愿意豁出去,铁了心要改朝换代的深层心理。
若支配政党与族群不发生裂变,华人是难改变这个不平等关系的,可巫统的裂变使华人觉得机会难逢,把握置之死地而后生,破釜沉舟意志,才可能翻身。这个投注总算是成功了,其代价就是国阵的华基政党几乎全军覆没。未来希盟不能维持合理平衡的族际权力与资源分配的话,后果堪虞。
结而言之,这次改朝换代,有可能出现较合理平衡的族际权力分享,而不是巫统一党独大式的虚有其表的权力分享。要权力分享才是华人海啸的动力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