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10月17日至19日应台湾客委会之邀请,参加了在屏东举行的“国际客家在地行动”咨询会议。首两天以会议报告为主,而且围绕在一个主题开展,这个主题就是突出和衬托台湾客家人与海外客家人是“声气应求”的,而领导单位是台湾客家委员会(简称客委会,属于政府行政院辖下的一个官方单位)。
我举目一看,没有来自中国的客家代表。先是有些不解,后来才知道是要配合台湾议程,而且与台湾宣扬的客家文化和客家研究是殊途同归的。整体而言是要塑造出台湾及海外客家人,是与中国客家人不同的。经过长期的迁徙和不同民系的通婚,已产生了新一代和具有独立地位的客家人,用时空和地域差别切割海外客家人与中国客家人的血脉相连的关系。
因而在会议期间,有一个重要的议题是推动成立“世界台湾客家联合总会”,以结合海外客家团体的力量,争取成为联合国“非政府组织”(NGO)的成员,以弥补台湾在1971年失去联合国地位的巨大损失。
本土化意识强烈
但自“中华人民共和国”正式在联合国取代“中华民国”(台湾)的地位后,若其他国家要和中国建交必须要承认台湾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而“中华人民共和国”是中国的唯一合法政府。这就判定台湾不能以国自居。
在这之后,台湾在国民党统治下不断争取要回联合国,但时局已不在台湾这一边;尤其是在蒋介石(1975年)及其儿子蒋经国(1988年)逝世后,台湾的民心也在转变中,本土化的意识十分强烈。
继位的李登辉虽属国民党,但他的“去蒋家化”和“去国民党化”的用意是至为明显的。正由于李登辉抗拒统一论,也就在2000年的总统选举中,暗中支持民进党的陈水扁,打击国民党总统候选人连战。
在陈水扁胜利后,台湾就更加去“中国化”;甚至也提升到去“中华化”。有人因此说,如果抛弃“中华民国”可以挽救台湾的“独立”,民进党是会接受成为“台湾国”的。但在不能台独下,民进党只能扛住“中华民国”的招牌是没有办法中的办法。
今天的蔡英文是代表了民进党的路线登上高位的。这个路线在表面上是“维持现状”,不独、不统和不武(不接受“九二共识”),实则也希望能在其他方面去“中国化”,例如通过客委会鼓励台湾走出去的大商家,在各国各地推动客家公会的成立乃至先后成立“亚洲台湾客家联合总会”及“世界客家联合总会”,就是希望通过少数族群凝聚的力量,能够被接纳进入联合国的“非政府组织”(NGO)的行列中。
积极争取权益
就如台湾的“佛教慈济基金会”在2010年被“联合国经济及社会理事会非政府组织的大会”接纳为特殊咨询委员,肯定它在全球超过70个国家的慈善与医疗等重大贡献。
由于NGO只有两个系统可以申请咨询地位及取得UNPhotoID(联合国身份)的登记,它们是“经济社会理事会”(ECOSOC)及“公共咨询部”(UNDPI/NGO),但还是以前者较为有机会以特殊地位加入。
除了慈济之外,台湾还有“中华经济研究院”透过国际发展研究基金(IRFD)(具特殊咨询地位)及CHEC(具一般级咨询地位)担任驻联合国代表及东亚网络协调人积极参与ECOSOC各项重要委员会或特别大会之NGO论坛及在联合国官方会议中担任观察员。
同时“中华心理卫生协会”透过世界心理卫生联盟(WFMH)(具一般咨询地位),积极争取参与联合国活动的机会和权益(不止心理卫生,还包括妇女问题)。还有“中华职能治疗学会”也透过世界职能治疗联盟(WFOT)(具WHO咨询地位)以及台湾国际特赦组织参加重要会议。
同样的客委会也希望在台湾的联合大学内成立客家NGO筹备处,以借重联合国资源,整合台湾与海外各地客家社团(五大洲)之联系,立足于国际舞台。
它当然希望“客家权”的观念逐渐受到国际社会之重视,甚至若有“客家权超越主权”之说时,台湾全球化客家社团NGO就可发挥较大的作用,包括在军事战争不能启动下,客家NGO就能扮演调解的重要角色。换句话说,台湾全球客家NGO所凭借之手段与工具不是政治或军事的,而是透过经贸文化、社会价值等软性力量来达成。
冀强化国际地位
尽管客委会意识到客家社团出现断层,第一代爱客家;第二代不太了解客家;而第三代忘了客家,但它在台湾推动客家话教学,成立客家博物馆和在20多所大学内成立“客家学院或客家研究中心”下,反映了它想运用客家语文和学术研究来强化台湾的国际地位。
当然这是台湾的希望,能否得到中国客家人的认可和海外客家人的支持,也是十分关键的,因为在中国有5000万客家人,分布在21个省内,相等于占了世界80%的客家人。明乎此,客委会就不可能邀请中国单位参加,以免“喧宾夺主”,场面尴尬。
而海外客家人有500万左右,其中包括马来西亚有150万客家人,占华裔人口的21%。台湾有客家人400余万左右,香港有客家人120万。这就是说,中国之外的海外客家人只有约1000万之间,占客家人总数不及20%。
从这看来,如果没有加入中国的客家人;如果没有得到中国政府的祝福,世界客家总会能否挤入联合国的NGO组织内?还是一个有待争议的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