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前,随美国司法部提出诉讼要求充公一马公司逾十亿美元的资产,净选盟主席玛丽亚陈在不透露具体详情的情况下,高调宣布下一次的净选盟大集会即将举办。然而,玛丽亚陈在11日接受《当今大马》采访时强调,我国的社会条件不足,无法通过一次的大集会,就能达到推翻政府的目标,并指这次大集会,还可能需要用四个月或更久的时间来加强筹备。
换言之,若无重大的形势改变,几可断定下一轮的净选盟大集会,已无法借助这次轰动国际的一马公司丑闻案的声势,在可预期的一个月内举办。
这样的结果,并不教人感到意外。玛丽亚陈的澄清,也无可厚非,毕竟净选盟大集会无法在短期内成事,背后的原因盘根错节,难以一概而论。当中,自然涉及到集会发起人对于当下形势的各种评估,例如类似的集会还能产生多大的作用?下一次的集会应该设定怎样的大目标?集会的形式,还能以怎样的方式进行,以便带来更好的效果?又应该如何退场?更重要的是,目前没有明确的形势变化,足以说明大众愿意放弃拥护现状,毅然选择付出相应的代价作出反抗。
不过,结合净选盟大集会难产,以及玛丽亚陈在该访谈中透露的讯息,却很能够说明我国社会所面临的窘境。套用玛丽亚陈的说法,我国目前没有条件通过一两次的大集会活动,来完成改变现状的目的,而下一轮的大集会可能需要用上多个月来策划,也说明了我国没有条件密集推动更多场的大集会。也即是说,一两场的大集会不会有实际效果,这是一个问题,但同时又不能发起更多的大集会来加快达到目标,这是另一个大问题。我国现时教人焦虑及疑惑的地方,上述的状况,不正是最佳的写照吗?
集会已无清晰愿景
既然如此,那又是否表示,净选盟大集会已不是改变现有体制的合适手段?这样的提问意义不大,因为目前所有得以制衡首相权力的方法,全都失效,所以只能说净选盟大集会也未能发挥积极的作用。
那下一场的净选盟大集会(如果还有的话)还值不值得参与?本文无法提供简单直接的答案。只能说,净选盟大集会所衍生出来的现实悖论,关键在于这场运动已无法提供清晰的愿景,或有关这场运动的相关论述显得模糊,而现在人们尤其想要得到清楚的解答。这个问题若没有受到重视,或被搁在一边,就只会导致两种最合理的结果-要么人们不作为,变得犬儒冷漠,不然就是冒出更多似是而非的替代建议,乘势而起。
在我国,各种只有愿景,而未必经得起推敲的论述,很容易就能找到生根发芽的肥沃土壤。也即是说,净选盟大集会因没有获得预期的效果,也缺乏清晰的斗争论述,所以会被一些人认定为失败。这时,只要有人借机提出愿景宏大,而不见得可以被实践的提议,都有可能获得大批的追随者。这些主张可以借助宗教的名义提出,也可以通过民族主义的包装,再附加一些更激进的抗争手法作为衬托,就有可能轻易地获得那些对净选盟大集会失望的人的青睐。
这样的情况一旦变得更普遍,才是真正灾难。这情况,也部分解释何以整个反对政府阵营,再难整合为有力反抗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