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大马经济进入多事之秋,先是2014年底,油价大跌,马币贬值,之后出台消费税,削减或取消各类补贴,更要进一步提高最低薪资的最低额等等,均为商家与人民增加了不少压力。最近的财政修订案要大幅增加外劳人头税100%到300%不等,更引起了55个跨族群工商组织的大力反弹,政府不得不予以正视。副首相兼内政部长拿督斯里阿末扎希周四宣布,外劳人头税调涨之事暂时搁置,直到与商会等各造达成共识。
这55个主要的工商组织大表不满,也有其一面之理;主要是,首先,时机不对。在经济走软及各项不利因素群发的这个时刻,如此大幅上调人头税,确是令工商界吃不消。
其二,在通膨日趋严重的当前,如国家银行估计,2015年首季,通膨可能高达4%,这么大幅度的上调,肯定会加剧通膨;因为,羊毛出在羊身上,消费者最终得承受这个转嫁过来的负担;其三,动机不对。众皆知,导入人头税的目的,并非为了增加政府的财政收入,而是为了抵消廉价外劳的低价格优势,以便本国人与外劳能在同工同酬的基础上竞争。
工商聘外劳较方便
当然,实际上,工商界受雇用外劳,并不全出于外劳较廉价,而是外劳较便于集中使用与灵活运用,如集体加班,集中居住在一起等。不管怎么说,人头税不应是增加政府收入的开源之策。可政府却公开宣称,大幅上调人头税,可增加25亿令吉收入!这显然有违初衷,也突显出,这个政府已缺钱到不择手段找钱的程度。
其四,来得太突然。众皆知,工商界做事,均有事先计划,不是随意做的,政府若心血来潮式地变更政策,将打乱各界的既定计划。就大幅上调人头税这样的事关重大的政策言,理应至少让各界有一年的事前准备期;若否,可能会因事出突然而导致许多不良后果,甚至破产,如制造业、服务业、建筑业均一举剧升至2500令吉,肯定打乱预算。这样的突发政策会让人置疑在大马经商的可靠性与可预测性,进而影响到内外资对大马的信心。
实则,自2006年以来,大马出现了一个怪现象;也就是,本国企业的对外直接投资,竟然超过了外国对本国的外来直接投资。从数字上,本国对外的直接投资累积额已高达约6千亿令吉,而外来直接投资则只有约5千亿令吉,显示大马国内缺乏吸引力。做为一个发展中国家,而不是发达国家,这确是个耐人寻思的现象;也就是,何以国人包括政联公司,均那么热衷于对外投资而非对内投资?为何大马无法创造出足够的体面就业机会?
就外劳而言,在1990年代初期,尚有较多的高层次的外国外派人员;可1998年后,已大幅锐减,反而是廉价外劳大幅递增。在2013年,至少制造业、农业与建筑业已个别有约75万人、62万人与43万人,服务业也有约27万人。若包括非法外劳,恐怕谁也说不清究竟有多少。这些廉价外劳对大马来说究竟是资产大于负债或反之,也难有定论。
缺乏主要技能知识
个人认为,大马的根本问题是,我国的本国劳动力缺乏市场需要的知识与技能,以至无法形成一个本国人从事高端中端活动,而廉价外劳从事低端活动的二元化劳动力市场。
若大马也能像德国、新加坡、台湾、韩国那样形成这种二元化劳动力市场的话,就不会出现本国廉价劳动力与外劳直接竞争的不可欲局面。约言之,外劳也是一种生产要素,不但可增加经济总量,也可以成为可观的消费力;问题是,大马的教育与培训政策失败,没能让国人成为有高增值的人力资本,这才是问题的根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