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郑丁贤的〈巴夫洛和他的狗〉

1月30日,《星洲日报》副总编辑郑丁贤先生在他的一篇以〈巴夫洛和他的狗〉为题的大作里,提到俄国心理学家Ivan P. Pavlo的“反应制约”实验。在实验中,巴夫洛以摇铃的方法召唤狗来进食,狗一看到食物就会流出大量的口水,这种反应原是动物的一种本能。每次巴夫洛以铃声唤狗,狗都能如愿以偿的得到心爱的食物。久而久之,它即使没看到食物,只要听到铃声也会自然而然地流出唾液来。

郑先生因而说:“对狗来说,铃声也代表了食物。”其实认真来说,铃声只是传递讯息的一种中介,它只能说是暂时取代了食物的诱惑功能而已。它并非真正代表食物本身。

郑先生引用巴夫洛上述实验的结果来评论大马政坛里政客炒作宗教和种族课题。他认为政客炒作这些课题,目的是在刺激群众,引发出他们的条件反应,把他们带著鼻子走。他举例说:“‘阿拉’字眼是涉及复杂的历史和宗教哲学,不是人人都懂,但是在政客的炒作下,变成人人都有道理,人人都有立场,人人都对著干。”对这点对政客的评论,一般上人们都会同意,因为这已是一个不辩自明的事实,而且受影响的宗教领袖,早前也发表过同样的声音,不过他们也曾表示“媒体也必须对宗教课题的报导负责任。”而郑先生却选择把这段批评媒体的话掠过不谈,反将词锋一转,把焦点移到“华人”来。他把华人与这些政客等量齐观地挪揄一番,甚至说“华人还多了一项华教因素,只要摇起华教铃声,很多人就热血沸腾,跟著起哄。”

媒体也难辞其咎

换句话说,华人除了像政客那样炒作种族和宗教课题外,还多了一项罪状,就是炒作华教问题。接著郑先生还是意犹未尽,连共产党“用教条主义和权力来控制人民,让人民受反应制约,失去思考和自主能力”也扯进来作类比。他把种族狂热分子、宗教霸权分子和共产党一前一后的与华人、华教相提并论,并互相映衬,正是承继殖民地衣钵的执政精英一向来抹黑华社的伎俩,其负面效果,对华人、华教的伤害确实不小,其用心何在,我们不便揣测。不过我们总不能对其言论照单全收,保持沉默。

其实,所谓“炒作”是极富贬义的字眼,一般上都是出自于政客们与其扈从的作为。我国社会也曾有过一段时期,各族人民都能相安无事,互相尊重,接受彼此间母语教育的存在和发展。大家也会克制自己,不会去侵犯或剥夺彼此的母语教育的基本权利。这局面随著时日的推移,各族文化经过不断的交融和磨合,已逐渐出现“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文化新格局,可是政客们却偏偏不因势利导,反而将这种自然演化出来的和谐状态破坏。他们垄断了媒体并通过媒体的炒作,硬使原本和谐中的差异变音走调,最终目标是使一队完整的交响乐队只剩下一种乐器,奏出同一种声音。而政客们与其扈从就鼓吹这是“政治正确”,可以使人民团结。这种政治的干预和炒作如果没有主流媒体在报导上兴风作浪,料它也难成气候。因此若要评论炒作,媒体也难辞其咎,至少也应被列为“共谋”。对这点郑先生却避而不谈,反而将矛头指向“华人”,以为如此做,自己就能置身度外,明哲保身。

郑先生在发表了他的上述文章后大约一星期,他又发表了另一篇以〈大叔到槟城〉为题的大作,把美国两大政党邀请著名艺人在全国党大会亮相或演出,为竞选造势称为“政治成熟”,而把本地政党同样的造势活动称为不成熟、不理智,这分明是把政治炒作分成两个标准来看待。把一个地方的炒作伎俩换到另一个地方,就变成一门艺术了。正如偷窃行为一样,如果一国的窃贼手技比较老练,能掩人耳目,另一国的窃贼手技比较笨拙,倒霉被捕,那么依郑先生的审判,前者就不算偷窃,反而应受夸奖,后者则应尝铁窗风味了。郑先生这种评审态度难道就是理性和成熟吗?我们可否也说他的神经系统也受到了“美国之音”或“美国版的民主自由铃声”带著鼻子走而成为其俘虏呢?

德国哲学家叔本华曾经引述一段殖民地时代印度官员进入森林中的亲身经历。他说一个小松鼠遇上了一只蟒蛇,小松鼠吓坏了,不仅不逃,反而一步步挨近蟒蛇,突然纵身一跳,进入蛇盛张著的口中。这种现象,他说是松鼠的自我图存的本能,已屈服于蟒蛇贪婪的食欲冲动,也是一种迷情性的认同。这与自虐狂很像,这种屈服性的本能,已经变得相当不可理喻的地步,也是弱者对强者所表现出的那种“自我贬抑”的欲望。郑先生如此苛刻的对华人正当的诉求作出抨击,是否也想华人以上述小松鼠为榜样。

至于郑先生说华教的发展“不能老是用60年代的意识形态刺激21世纪的华人神经,要把华教带回半世纪前的悲情围城时代”,我们不便在此捉摸他的心思,因为他没有具体的提出什么实例来讨论,只是空空洞洞的谈变化。

其实有谁不知变化是一个演化过程,也是人类进步的必经之路。但坐在冷气房里泛谈变化,而不知如何变化,也不研究变化的性质和变化的支配权来自何方,最终结果就会迷失方向。不过,我们确实希望他能具体的提出方案,指点迷津。若有可能,我们更希望他能直接参与华教的活动,尽其一分力量,多了解民间资源的局限。我们不能因别人在高喊转型,就盲目地跟著铃声转型,而越转越走进死胡同。我们彼此都要对著镜子看,要一如郑先生所说的:“让自己成为真正的人,没有成为那只流口水的狗。”愿我们以此共勉之。

热门新闻

阅读全文

【货柜失衡压死女子案】 死者李紫柔妹妹促严惩司机“一命赔一命”

阅读全文
李紫绮(左)与妈妈林晓玲(左2)接受媒体访问。其中李紫绮透露,妹妹很细心,不仅会抢著做家务,还知道每个人的喜好和口味。

【货柜失衡压死女子案】自小父亲就离世 姐姐:妹妹是个懂事的孩子

阅读全文

雪州加影工艺城 3食品工厂火灾

阅读全文

【货柜失衡压死女子案】李紫柔临终前致电母亲 “妈咪,很痛”成最后遗言

阅读全文

再有货柜罗厘夺命

阅读全文

西西里洪灾 车冲出大海

阅读全文

武吉斯人 ──18世纪马来半岛造王者(下)

名家

(……续昨)拉惹哈芝是武吉斯人最骁勇善战的英雄。当他成为柔佛副王时,正是美洲独立战争掀开帷幕之刻,荷人也涉入漩涡,并和美...

阅读全文

东方文荟:学术五剑客:宽恕

名家

近年台湾有许多讨论公义的议题间歇性轮替出现在新闻版面,如废死、废核、反垄断、都市更新等,支持与反对的意见都持之有故,言之...

阅读全文

东方文荟:武吉斯人──18世纪马来半岛造王者(上)

名家

自马六甲王朝灭亡以后的四个世纪,要以18世纪的历史发展最为复杂混乱,相信这是大部分马来亚史修习者的共同感受,因为在这个世...

阅读全文

杨善勇:已所欲Yes,难求于人

名家

酸气的秀才,遍读唐诗三百,诵而唱之,古人共有的那些经验谈是:不会仿作,也会低吟;不会赏析,也会圈点。行酒令,猜灯谜,对下...

阅读全文

八方论见:旅台湾点滴

名家

每次出国旅行后,都想把一些见闻与感想与更多人分享;所以这次就决定把它们记下来:一,政治虽然当地导游没有应我的提问,在巴士...

阅读全文

八方论见:向爱护中华文化的前辈致敬

名家

讲多多,做少少是当今社会人的通病,即使是爱护华教的人士,愿意去思考如何让华裔新生代更了解文化与教育重要性的人更是凤毛麟角...

阅读全文

迅速失色的才子光环

名家

《星洲日报副总编辑郑丁贤的文章〈不能以民粹治国〉,批评民联拟执政后落实免费高等教育,却草率地以澳洲为例,给人错误印象,以...

阅读全文

国阵民联各得111席,谁来组织政府?

名家

任何的组织的委员人数必须是单数,以便在处理事务时能够顺利地做出判断。投票时必定出现胜方及败方。这是民主制度的运作方式。马...

阅读全文

谢诗坚:谴责苏禄苏丹的闹剧

名家

沙巴最近发生的枪战是令人忧心忡忡的,因为它所牵涉的历史因素相当复杂,而演变成今日的不易收拾的局面。事缘在2月11日,也就...

阅读全文

陈锦松:“奋起”还是“沉沦”?——每个选民都是造王者

名家

民联公布了以“人民宣言”为主题的全国大选竞选宣言。支持民联的,对宣言的“魅力”充满期待;支持国阵的,把宣言视为不可能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