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洲日报副总编辑郑丁贤的文章〈不能以民粹治国〉,批评民联拟执政后落实免费高等教育,却草率地以澳洲为例,给人错误印象,以为该国所有大学学费都高达3万澳币,再次遭其眼中的“网络暴民”耻笑。
有些网友们很厚道,附上相关网址让他参详,以证明本身并非像他那样天马行空般吹水。其中我朋友林俊仁(Simon Lim)的肺腑之言〈郑丁贤,你真的做了功课吗?〉在面子书上有超过1千人传阅,投书《当今大马》也获多人留言,集体嘲笑郑丁贤连澳洲本国和外国学生的大学收费都傻傻分不清,充分突显其自大和无知。
免费大专教育真的不可行吗?未必。英国英格兰和威尔斯地区的大学教育虽然收费,学生先透过政府成立的学生借贷机构(Studnet Loan Company)缴费,毕业后再分期摊还。
重点是:如果大学毕业生的年均收入在两万一千英镑以下,则完全无需摊还。换言之,若阁下毕业后不幸落入低收入阶层,政府将承担3年大学的学费。
这只是英格兰;苏格兰地区的居民则更为幸福,因为2007年苏格兰国民党首次执政后,即恢复1998年以前的免费高等教育,因此苏格兰籍的学生目前学费全免!
若非北海油田长年遭伦敦政府控制,苏格兰从中所获取的利润可以更多。但当下所享有的,配以透明和有效率的行政体系,已经足以承担苏格兰民众的教育经费。
反观我国,吉兰丹、沙巴和砂拉越的天然资源如此丰富,却因为国阵政府贪污腐败,滥用资源,这些州的子民被迫老远到吉隆坡求学,缴付高昂的学费。
此外,欧洲的瑞典、芬兰、挪威和奥地利都提供免费的大学本科教育;在行联邦制的德国,高教是州政府的权限,但目前16个州属中,只有4个象征性收费1年1千欧元左右,可说非常低廉。这些都是福利型国家,民主健全,制度完善,懂得开源节流,也就更能够承担教育经费,因为教育乃治国之本!但看在郑丁贤眼里,只怕又是民粹作怪了!
下笔须谨慎
网民对国阵、《星洲日报》和郑丁贤的文章不满,是“民粹”;民联倡议的福利型政策,是“民粹”;甚至有人感念当年先人建校的功劳,反对梳邦子文小学易名,也被郑丁贤讥笑为“民粹”。
但纳吉领导的政府这几年来到处派钱,又是两轮的“一马援助金”,又是手机回扣,郑丁贤虽然偶有抱怨,却从不曾用上“民粹”两个字呢!如此双重标准,让人困惑。
是否支持免费大专教育,原本就应该深入辩论和探讨。郑丁贤的问题在于夸大一个例子来否定一个政策,这是很不负责任的评论方式,和台湾政论节目上耍嘴皮的名嘴们相差无几。
顺著他肤浅的逻辑思考,中国一党专政经济成就亮丽,印度搞民主却满街穷人乞丐,那马来西亚干脆不要选举,让巫统的政权千秋万代得了。
说到底,郑丁贤文章的素质之所以每况愈下,从抄袭英文笑话到误读《经济学人》,到“苹果与橙”谬论,到在高教议题上忽悠读者,一方面是因为308后的政局骤变,华社民心思变,他在《星洲日报》一报独大的光环保护下,竟免疫于外界的变化,这点和国阵长期坐大,与民间观感脱节不无相似之处。
另一方面,则是《星洲日报》高层为了把自己的评论人摆上文化神台,而要求他们每周写5篇文章。其实世界各国具影响力的报章,何来编辑天天写评论的?每周一篇深度文章方属合理。
正因为影响力大,下笔必须谨慎,以保持报纸的公信力。像美国CNN和《时代周刊》的FareedZakaria这样资深的媒体人都难免涉嫌抄袭,《星洲日报》高层却竟然hari-hari mahu,其评论人俨然10项全能的公共知识分子,什么议题都能挥洒自如,才会发生郑丁贤不时草草下笔,结果发生一再被读者网民反驳嘲笑的糗事。
香港评论人林沛理近日在《亚洲周刊》有篇文章〈高峰坠落的公关灾难〉,写得甚好,谈及余秋雨如何从一个文化人变成“电视观众心目中的知识分子”,再变成中共的公关大师,最终却无法靠涂脂抹粉和故弄玄虚来脱身,他那种“百科全书式的博学”也被网民所唾弃,还在网民投选的“2012年中国人渣排行榜”上赫然有名。
的确,中国的网民眼睛越来越雪亮,马来西亚的网民也如是,幸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