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著网际网络普及,近几年来,网红现象集体井喷,直播平台如雨后春笋般林立,甚至被滥用为捞取色情资本的平台。
网红意指一些人物因外貌或才艺或特殊事件在网络上爆红,受到网络世界的追捧,成为“网络红人”,聚集了一定数量粉丝的网络红人。
网红这个词存在已久,从早期的意见领袖、撰写旅游、美妆日志的部落客,到微博上的博客、面子书上的颜值佳人,只要你写的文章、发的图片得到很多人关注,你就是网络红人。
从现今社交媒体可见,现在当网红,要么美美帅帅地发个图,要么足够“不要脸”、够出位、够新颖,就能累计成千上万的关注,甚至还能通过直播挣钱,盆满钵满。
但,究竟“网红效应”是“励志”还是“利己”的呢?
首要媒体集团(Media Prima)电视网络策划与宣传部总经理锺篁达在接受《东方日报》访问时指出,“网红文化”来得快,去得也快,网际网络每时每刻的信息量大得惊人,信息不断更新,旧的人、事、物不断被替换,因此若没有过人或特别之处,一名网红估计“红”不了多久。
“在这个科技时代,每个人都可以做网络主播。但是他们本身往往没有预料到自己蹿红得如此迅速,因此起得快跌得也快。”
作品内容须更丰富
他说,网红可以是一些素人起步的平台,但若要延长网红的生命周期,就必须精进自己的表现,让自己作品的内容性更为丰富,而不是永远停留在原地,只靠一张姣好的脸蛋走天下。
他指出,网红的出现,让广告商、媒体和宣传平台更容易找到有潜质的人,并可在日后栽培成为他们所需的人才。
“但并不是每个网红都有很好的沟通能力,或善于表现自己。网红可能经过修饰、长期的练习才进行直播,若是需要在电视上主持、播报新闻、唱歌或拍摄广告的话,就需要比较专业,或者有内涵的人。”
“网红这个平台让我们看见这些人的卖点,但适不适合还需另行讨论。我们必须与他们沟通后,才知道他们的想法是否成熟。”
他表示,把网红带上一个最终的平台。如电视台或电台,在打造“网红经济”之馀,也能让他们走得更长远,避免成为“泡沫经济”。
个人魅力特色吸眼球
韩国有美妆博主Pony、泰国有敢秀敢现的“快乐宝拉”(Happy Polla)、中国有“蛇精男”和原创视频达人“papi酱”、欧美国家有靠著直播吃东西而月入几十万的400公斤网红安妮(Annie)。
大马网络红人的鼻祖,可说是非黄明志莫属。曾于2007年创作《麻坡的华语》而声名大噪的他在接受本报电访时表示,“人格魅力”和“个人特色”是奠定一个人成为网红最基本的条件。
“这些网红不一定是最帅或者最美的,但是他们的追随者一定比一些帅哥美女还要多,这证明他们有自己的特色,吸引观众的眼球。”
他说,大马不乏许多有才华的人物,但并没一些“红透半边天”或极具代表性的人物,让我国品牌扬名海外。因此,他说,网红可以肩负起这样的责任,带动经济走向成功。
“我觉得一个人如果可以带动一个圈子的经济,是一件蛮厉害的事情,我一直都在努力往这个方向前进。”
2016年上映的美国惊悚电影《玩命直播》讲述一群年轻人为了博取收视率、获得知名度及挣钱,不惜进行各种冒险任务,到最后玩家们竟发现自己深陷游戏之中,沦为粉丝满足感官刺激的工具,甚至必须进行攸关生死的任务。
同样的,部分网红也在走红后沦为赚钱工具,甚至为了拼“赞”,拼直播时的“打赏礼物”而无所不用其极。
对此,黄明志说,不健康的拼“赞”风气肯定存在,但与市面上做生意道理一样,良性和不良性的竞争都有。他认为,在网络世界中,虽然有许多人不惜出卖色相博取眼球,但这种事情早在古代就已经开始,如为了获得皇上宠幸而费尽心思,胭脂浓抹。
“你把这个放在现今的社会,其实是一样的,这早在3000年前的古代都会发生,这是很现实的问题。而网络不过是一个平台。”
“与其说,广告、娱乐圈、宣传市场都已经被网红占据,不如说,各个宣传管道都已经走向网络化,这是一个不可抵挡的趋势,所有主流媒体也都往网络的方向发展,这个是必然的。”
具备良好心理素质面对批评
首要媒体集团电视网络策划与宣传部总经理锺篁达认为,人人都梦想成为网红,但实际上,网红必须有强大的心理建设和良好的心理素质,否则很难承受一些网络上的语言攻击。
“网络是虚拟的,‘赞’也是。你看不到真实的追随者,今天他们支持你,明天看见其他的网红,可能就转而支持其他人。因此,若决心成为网红,就要接受压力和批评。”
“一般我们会考量的是网红的个人特色、素养或是否符合电视台的形象,因为电视台比较希望带给观众是正能量的讯息或想法。”
此外,锺篁达指出,网红是素人转型的大好机会。
尤其在现今物质富足、精神空虚的时代,人手一机,大家有事没事都拿出手机刷、刷、刷。
“当兴趣或副业变成正职,这就是网红励志之处。”
他举例,该集团从去年起就不断推行“原制原创”的精神,希望我国原创工作者团结起来,把原本只是自己兴趣、副业的作品发表出来,让更多人看见。这些作品包括艺术品、摄影作品及音乐创作等。
“网红不只限于帅哥美女,其实本土有很多值得我们发掘的网红,譬如餐点艺术家Lee Samantha、擅长用食材和建筑材料制成艺术作品的康怡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