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于8、9世纪,堪称全球七大奇迹的婆罗浮屠千年佛寺,虽然不比建于11世纪的柬埔寨吴哥窟著名,但是当地的文化遗产、人文价值、人类的文明思维却值得深入探讨及发掘。
随著印尼政府逐渐意识到,需善用古迹,打造婆罗浮屠成为全球人类的活古迹,以期成为佛教徒的朝圣地点之余,当地政府开始从各个方面著手,提升基设、主办国际盛事等、让婆罗浮屠有望成为国际焦点。
旅游篇:
印尼旅游部副部长毕丹坦诚,过去印尼政府疏于宣传,更没有一致性地看重这个千年佛寺,以致婆罗浮屠的知名度不比柬埔寨的吴哥窟大。
他说,婆罗浮屠拥有千年历史,是全球最大的佛寺群,难能可贵的是,其所在地拥有90%的穆斯林人口。这是该佛寺群的特色,不仅是佛教徒的光荣,更是全民的荣耀。
他日前为国际佛教大会主持开幕仪式后受询时说,印尼虽然是全球最多穆斯林的国家,但是印尼的多元种族、宗教、融会贯通的特色却是印尼卖点,该部有意将以此塑造成品牌加以推广。
他说,以往婆罗浮屠的宣传活动仅是小型推广,以致国际社会很少关注这个佛教遗址,如今政府准备大肆宣传,甚至计划印制英文版册子,吸引海外游客的亲临。
“从明年开始,旅游部计划与邻国旅行社合作推出二加一、三加一等配套,如吴哥窟-婆罗浮屠游、新加坡-婆罗浮屠游等,因为这些国家都有超过千万的游客量,反观峇厘岛的游客量仅有400万游客,所以希望从中吸引游客。”
此外,该部也准备吸引来自中国的庞大游客量前来印尼,因为这是无法忽视的市场。
赋古迹新生命
“随著政府开始著重旅游业,议决通过拨款准备提升基本设施、扩建机场等举措后,旅游部放眼2019年的游客人次将突破2000万人,2015年的游客人数有1万2000人。”
另一方面,印尼旅游部东南亚推广总监黎兹基韩达雅妮说,印尼政府自今年开始著重在5大领域发展,包括饮食、基建、采矿、海事及旅游,所以将会透过提升基础建设及推广旅游,甚至增加日惹直飞航班、与槟州缔结姐妹市等。
“虽然婆罗浮屠属于千年古迹,不过之前政府视之为死城,更担心游客的增加会破坏古迹的原始,然而许多佛教徒希望在当地进行膜拜,让政府构思如何将古迹赋予新生命,包括平衡发展旅游业及宗教活动。”
人文信仰篇:爪哇岛宗教文化开明
印尼东爪哇临近约有50个的佛教及兴都教古迹,包括赫赫有名的千年佛寺婆罗浮屠及世界最高的兴都教庙宇普兰巴南(PRABANAMTEMPLE)。
碍于历史渊源及开放政策,婆罗浮屠周边虽然有高达90%的穆斯林人口,但当地人民却包容其他宗教,以实际行动展现开放及尊重各个宗教,甚至出现一家5口佛教徒、基督教徒、伊斯兰教徒共存的画面,真正达至宗教文化之间的融会贯通。
拥有40年经验的导游依斯甘达(69岁)说,位于爪哇省的印尼日惹,是印尼人口最多的岛屿,兴都教于4世纪传入爪哇、6世纪则成为佛教的盘踞点、12世纪伊斯兰教正式进军,随后则是基督教等的传入。
“印尼人口近2亿5000万人,拥有350种族及语言,日惹人口近300万人,90%为穆斯林,剩余的10%中,基督徒约6%、佛教徒2%、1%兴都教徒及其他的民间信仰。”
依斯甘达说,单从数据显示,印尼爪哇岛是真正开明及包容各个宗教的地方,因为在日惹一带都有佛教学校、教会学校及穆斯林学校等,家长可自由将孩子送入学校上课。
他本身是穆斯林,妻子是基督徒、长子和三子是穆斯林、次子是基督徒、其最小的养子则是佛教徒。对他而言,宗教之间原本就应该互相尊重。
通过阅读开拓视野
“虽然我身为穆斯林与基督徒结婚遭人谴责,更被指会下地狱,不过我认为,每个人都须为自己行为负责,下地狱是我个人的事,伊斯兰教也是提倡爱,我爱我太太,所以不能而否定我对伊斯兰教的忠诚。”
此外,穆斯林导游多尼说,只有通过阅读才能开拓视野,也才有智慧的辨别正邪,所以他阅读许多的宗教书籍,如此才能海纳百川。
考古篇:曾被列为死城 遗址处处是宝
婆罗浮屠公园管理层机构主席艾迪说,婆罗浮屠占地80公顷,留下许多遗产都值得世人研究,诸如建筑结构、地理位置、造船艺术、植物学、文化、人文等角度。
他本身是穆斯林,他说,婆罗浮屠的浮雕是一门艺术,反映8世纪的技术及文化,再加上浮雕上曾展示了船只的航线,也印证从印尼群岛前往非洲的航线,当时的造船技术经已成为一门学问。
此外,从土木工程角度,这个遗址的建造拥有精准的科学及测量专业,可以想像在那个年代经已有如此的精密思维及策划,是一项不简单的任务。
“在人文方面,婆罗浮屠的建造激发许多艺术创作,诸如舞蹈设计的创造及创新,从中展现了艺术及古迹的结合。”
他说,更让人惊叹的是,于八世纪建造的婆罗浮屠,至今依然存有十多种的植物品种,这些植物的生存条件都是许多植物学家可以探究地。
“婆罗浮屠曾经被列为死城,因为担心内部结构的不稳定,民众更一度禁止进入塔内。惟随著印尼政府的开放后,更有望引入更多的活动庆典,好将婆罗浮屠造成活古迹,这是值得嘉许的。”
古迹建筑篇:建筑融合科学与佛法
博学多才的导游多尼说,建于9世纪的婆罗浮屠佛寺建筑是一栋非常科学、精准及拥有渊博建筑学及佛法(曼陀罗)融汇在一起的表征。
他说,梅都精舍建于公元810、普兰巴南兴都庙建于公元854年、婆罗浮屠建于9世纪,300年后才兴建柬埔寨的吴哥窟。
“婆罗浮屠结合两个曼陀罗的图腾制成,有504尊6款的佛像,保守估计是于1812年至1832年期间修复,所以婆罗浮屠相信有超过1500年的历史。”
他本身因为谙法语,需要接待来自法国及欧美的游客,游客的种种疑问逼得他必须详细研究婆罗浮屠的建筑细节,再加上本身的兴趣,让他成为了一本活字典。
“从鸟瞰角度看婆罗浮屠,它是使用3X3的正方格曼陀罗(代表戒定慧及身口意),以及正方形内有5个圆形的图腾融合,结合成9X9格的曼陀罗,中间圆形则是佛塔。在第7层至第9层分别放置了32、24及16尊的佛像。”
据悉,从垂直方向上可以将主要建筑分为塔基、塔身和塔顶3个部分。塔基是一个边长为123公尺的正方形,高4公尺。塔身由5层逐渐缩小的正方形构成。塔顶由3层圆形构成,每一层上建有一圈多孔的舍利塔。
3层的舍利塔形成3个同心圆,正中是一座主要的大圆塔,大圆塔的顶端是整座建筑的最高处,离地35公尺。塔顶的佛像被安放在多孔的舍利塔内,第一层(最底层)有32座舍利塔,第二层24座,第三层16座,总共72座。
佛教篇:首办佛教大会 多国共襄盛举
全球穆斯林最多的国家印尼,今年破天荒邀请来自东南亚国家的媒体及僧伽参与佛教徒普天同庆的卫塞节庆典,并在千年古迹婆罗浮屠首办国际佛教大会,让人刮目相看。
国际佛教大会也邀请近百名东南亚国家如泰国、缅甸、寮国、柬埔寨、越南、新加坡、马来西亚的媒体、僧伽、旅游业者共襄盛举,本报也受邀出席与会。
印尼政府首次在卫塞节前夕筹办国际佛教大会,邀请佛教界德高望重高僧,如印尼梅都精舍住持斯里巴纳瓦罗高僧、印尼僧伽协会总秘书巴拉路基法师、印尼大学人文学院考古学教授诺哈迪成为主讲者,从各个角度探讨“如何透过曼陀罗启发世界和平”研讨会。
穆斯林也参与
这场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联合世界遗产主办的婆罗浮屠佛教国际研讨大会圆满举行,卫塞节庆典更举行通宵达旦的欢庆活动。
这些活动不仅是佛教徒盛事,却也吸引穆斯林及其他种族的参与,以实际行动展现多元特色及种族包容。根据观察,看见法师,穆斯林不会介意双掌合十;而且当地的穆斯林非常开放,甚至出席研讨会讨论议题。
在盛会上,来自尼泊尔的格西巅津梭巴(Geshe Tenzin Zopa)感慨地说,成就这场活动的幕后功臣是许多来自伊斯兰教、基督教的信徒,这是让人非常窝心及和谐的场面。
他说,与其比较世界最高最宏伟的建筑,人民却无法幸福生活,然而来到这个地方,人民和谐友善的笑容却可媲美一切。
他说,每个人都拥有贡献世界和平的能力,只要每个人都秉持著不做坏事,多做好事的心态,这股正能量将蔓延到世界各地,影响每一个人。
他建议作为佛教遗址,除了让游客参观其宏伟外,管理层可以考虑在各地安置精美字句,让游客可从中获得启发。
随后,他造访了梅都精舍(MENTUT),发现寺内供奉著3座由石头刻成的古佛像,其中一尊为弥勒佛,并非被当地人误以为的如来佛。
“从寺内的古神像和佛经内记载,印证了当地是菩提心发源地,是一个重大发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