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少网民常以言论自由为借口,滥用社交网站畅所欲言,但很多时候他们并没有好好的过滤自己所接触的资讯,而人云亦云的在网络上迫不及待的发表自己的看法,更有甚者,做出人身攻击,发表侮辱他人的言论。

更夸张的是,甚至有人在只看了网络上的标题不看内容下,发表言论或散播有关内容,殊不知,这样的举动造成别人的困扰,稍有不慎或会惹祸上身。

根据大马通讯及多媒体委员会提供的数据显示,近年来,网民因滥用社交网络而抵触大马通讯及多媒体法令的个案,有增加的趋势,从2010年至2016年3月,有22名社群网使用者或部落客因滥用社交网站而被提控。

全柔调查92宗案件

单在2016年1月至3月尾,该委员会援引1998年通讯及多媒体法令第233条,调查32宗滥用网络的案件。

以柔州为例,柔州警察总长拿督万阿末透露,2014年截至目前,全柔共有92宗涉及的社交网站发表不当言论而被调查的案件,其中触犯《1948年反煽动法令》的案件为最多,达56宗;其次为《毁谤》及《1998年通讯及多媒体法令》,分别为14及11宗案例。

“自2014年以来,这类个案有增加的趋势,单在今年1月,柔州警方已接获16起涉及在社交网站上散播、发表煽动及侮辱他人言论的投报,并已逮捕其中6人。与去年同时期零投报相比,投报宗数暴增将近1600%。”

勿发表煽动性言论

万阿末劝请,网民别随意在网络上发表一些煽动性、或者针对个人或组织的侮辱性言论,造成他人的困扰,也破坏了社会的稳定,引起不必要的争议。

他强调,警方绝不会姑息,不管是谁,一旦在网络上针对王室、政府、个人、组织,发表凡是涉及到煽动性及侮辱他人,造成他人名誉损毁的言论,警方都会展开调查。

柔州警方去年成立特别工作小组,24时小时监控社交网站,同时与国内通讯及多媒体委员会密切配合,追踪任何发表上述言论及贴文的网民及来源。

万阿末提醒,网民勿以为只是分享在网络上言论就不必负上法律责任,任何人一旦在社交媒体或网络上发表,转发、留言甚至是分享上述言论,都必须要三思而后行,既然敢做,就要有心理准备面对后果。

“就算今年无法逮到你,但是只要调查还在继续,迟早会将那些滥用社交网站的别有居心人士绳之以法。”

法律不应成控制言论工具

受访网民认同,虽然确实有必要以法律来约束网民在社交网站的言论,但也希望执法单位勿将此作为控制言论的工具。

网民丁伟雄认为,网络言论空间是应该有某条例来约束,以避免某些所谓的言论自由被滥用,进而造成一些社会问题。

“但这个尺度地拿捏要合情、合理与合法,而不是变成执法单位控制言论的工具。”

此外,他也认为,网民在未经过滤的情况下分享贴文是常有的现象,毕竟就算是权威机构也有发布不实或未经查证新闻之类的。

分辨真假靠智慧

“现在是资讯泛滥的时代,如何分辨消息的真假就是网民们的智慧,因很多消息的背后往往都是利益和人为操作。”

民众认知不足 误解网络不受管制

多数民众认为,网络不像现实中般受到法律的管制,认为可以毫无约束的畅所欲言。

受访律师表示,近年来,在网络上发表不当言论而被提控的案例增加,除了资讯传播的媒介更多更方便之外,更主要是国人不了解本地的网络言论相关法律,以及对这些法律责任产生误解所致。

人权律师周本兴表示,法律不应用来对付那些要说出真相者或是具有其它政治目的,但这并不意味著网络上的言论就无需被法律管制,那些在网络上发表毁谤及恶意性质言论者也同样须承担法律责任。

他以一列在轨道上行走的火车为例,网络言论就好比那列火车,法律则是轨道,但我们需要的“轨道”必须是中庸及公正。

匿名也会被追究

“网民也应该要时时自律,勿切在还没经过证实的情况下,人云亦云分享一些争议性的贴子或者发表一些言论,以免惹祸上身。”

此外,他提醒网民,切勿认为匿名在社交网站上转发或分享一些被视为煽动或毁谤性言论无需负上法律责任,因根据《2012证据法令》114(A)条文阐明,若一个人协助刊登或转发该讯息,也将会被视为是刊登有关刊物内容的负责人,除非他能提出证明反驳。

陈李律师事务所律师陈祖恩也认同,网民们在网络上畅所欲言,是因为对相关法律的不理解所致。

“网民一般上有一种错误的认知,认为网络是不受法律管制,在网络上所放的户头身份,也不一定和真实身份一致,网民总认为,执法单位如何能在茫茫人海中,知道是谁发表或者分享这些言论,所以就没有法律责任的心理负担。”

他提醒,一般上,因在网络发表涉及损害他人名誉的言论,可能会被控以刑事毁谤或民事诉讼赔偿个人名誉损失。

“两者一起被控的机会不大,一般上,刑事上若是被判罪名成立,民事方面应该也不难下判,顶多就是纠结于赔偿多少而已。”

教育民众正确心态发言

受访学者认为,社交网络上的言论确实有受法律约束的必要,但在受到法律的约束同时是否一视同仁,也必须给予社会检视。此外,公民教育更加重要,例如应教育民众以正确的心态通过网络平台发表及分享言论。

拉曼大学中文媒体新闻系讲师王振文分析,近几年来,随著智能手机及社交网站的普及,加上政党与政府积极通过社交网站来与民众接触,一些课题被挑起及讨论,让人们开始重视网络上的言论自由。

他不讳言,不少网民有一个误区,认为网络是不受法律管制,或认为法律很难管制网络言论。但事实上随著近年越来越多课题在社交网站上延烧或传播,法律的介入在近几年也随之增多。

“问题在于法律的权限到哪里?无可否认,我国法律对于网络上言论,有不少灰色地带。人们不禁要问,对于这些发表敏感言论的人士,法律能一视同仁,公平及公正的对待吗?”

推广资讯了解底线

王振文认为,法律的作用,应该是让人们了解及厘清何谓网络的言论自由,现在的情况却是充满灰色地带的相关法律限制著人们的言论自由。

他以草原上的屋子及篱笆来形容现有的网络言论自由及法律,篱笆就好比约束网络言论的法律,篱笆内的草原空间就是言论自由的空间。“篱笆距离屋子越近,表示可自由奔跑的空间越少;反之,则表示人们更加自由。篱笆的作用在于提醒人们在自由终究还是有界限。”

他坦言,部分网民所发表的言论素质,确实让人不敢恭维,除了在社交网站上发表人身攻击或是谩骂他人的言论,也无法理智的对网络上所发表及传播的言论进行求证,只是为了传播而传播。

“如今的社交网站言论,法律的约束确实有必要性,当局更应该为这些网民提供所谓的公民教育,推广相关法律及网络言论的资讯,让人们了解他们的底线在哪里,以及如何分辨网络资讯的真伪。”

他强调,公民教育若是不足够,就算有所谓的言论自由,只会被用在不正确的地方,这除了需要网民的自律,也需要政府当局的教育及推广,虽然效果可能一开始并不显著,但总比什么都不做来的好。

“法律的用途是约束人们言行的同时,让他们了解自己所需负担的责任,而非限制,唯有法律与公民教育的自律相辅相成,才能够让网络在言论与自由中获得平衡。”

要看最快最熱資訊,請來Follow我們 《東方日報》WhatsApp Channel.

热门新闻

阅读全文
警方在枪杀案现场调查。

3辆轿车围堵疑遭寻仇 男子用餐时遭开枪射死

阅读全文

女子更换轮胎 遭罗里撞毙

阅读全文
警方连同案中父子回到案发现场进行调查。(大都会日报)

母杀女自缢案 幸存7岁男童天天问还能见妹妹吗?

阅读全文
马股今日重新走高,并重返1620点水平。(档案照)

一天急涨RM 2.02 BLD种植惊艳全场

阅读全文

夜晚用餐遭围堵袭击身亡

阅读全文

“辰星 晓月” 成全民萌宠 万众引颈盼亮相

阅读全文

含水银电子废料回收

东方脉动

源头垃圾分类措施的开跑,让人民对资源回收逐步提高醒觉,可是除了纸张、塑料、铝罐及玻璃之外,还有一项电子废料的分类,也是不...

阅读全文

禁保丽龙塑料袋?业者怎么说?

东方脉动

聚苯乙烯(Polystyrene)是指由苯乙烯(Styrene)单体经自由基加聚(Poly)反应合成的聚合物,而苯乙烯是...

阅读全文

药剂草案影响

东方脉动

自卫生部2012年起倡议草拟《药剂法案》,以整合管制毒品、药品销售、药物广告及药剂师注册等4项法令,掀起“医药分家”争议...

阅读全文

双溪槟榔净化运动

东方脉动

双溪槟榔河全长3.2公里,涵盖面50.97平方公里,是槟岛东北县的主要河流。该河有6个支流,包括弄浪河、亚依淡河、亚逸布...

阅读全文

传统媒体是否步入夕阳?

东方脉动

互联网的蓬勃发展以及社交媒体的日益壮大,已然对传统媒体形成持续与强烈的冲击,国内报章的发行量节节败退,无论是纸媒或电视媒...

阅读全文

体罚教育 社会深思

东方脉动

人道主义的崛起,使到许多人都开始思考体罚与教育的关联性,而早在70年代,西方国家就已经明文规定禁止体罚儿童,惟东方世界对...

阅读全文

远离家园 任怨任劳(下):移民政策宽松 爱尔兰处处大马人

东方脉动

大马人跳飞机的地点遍布全球,前往英国可说是跳飞机的起源,爱尔兰与英格兰只相隔一个海峡,同时也是讲英语的国度,许多大马人在...

阅读全文

远离家园 任怨任劳(上):爱尔兰跳飞机 淘金思乡两纠结

东方脉动

位于英国旁侧的爱尔兰是欧洲新兴国家,从1995年至2000年的经济成长率高达10%,虽然2009年后经济放缓,但成长率仍...

阅读全文

理财从小做起

东方脉动

随著月光族、啃老族、拜金主义、富裕病、盲目攀比的字眼逐渐作为新新人类的形容词,一再显示现代教育不仅需要智商(IQ)及情商...

阅读全文

南海课题,中美博弈

东方脉动

南海局势持续紧张,成为中美角力的战场,受访学者分析,若中国在未来不调整心态,全力建构东南亚外交,则南海局势无法获得舒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