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来西亚华教发展至今超过190年。早期华教是自发性的,没有周密的计划,没有规范,面对设备、师资、资金等问题,受教育者也不多。中国辛亥革命前后,促使新式教育取代旧式教育,由于适应华社需求,因此发展很快。
当时有的学校有政治倾向,宣扬反帝反殖民主义思想,英殖民政府放弃不过问的态度,开始干涉和管制华校,因而产生华教与执政者的矛盾。随著国家的独立,大部分华人获得公民权,从华侨变为华人,而深受中国影响的侨教变成华教,侨校变为华校;这一转变,意味华校已独立于中国教育,自成体系,其成果是在与统治集团的碰撞中取得,是华人的自强不息、与时俱进精神发挥作用取得,是实事求是的思维方式和中庸态度所取得,是克服内部矛盾后所取得。
国内外政治局势的发展,影响著华教的发展。华人在国家独立前占国家总人口约40%。华人除了参与国家经济建设外,很早就参与国家的政治活动,除了积极反对英国殖民政权,抵抗日本军国主义的侵略,以及争取国家独立外,也积极参与政党活动,有的加入执政党,有的参与反对党,这情况使华族有一定的政治影响力,对华教的生存和发展起关键作用。当东南亚许多国家采取强制性同化政策,关闭华校,禁止使用华文时,马来西亚的华校及泰米尔文学校却幸免于难,这跟我国各族的政治势力的不那么一面倒有重大关系,也与执政党一路来实行比较中庸的政策有关系。
独中课程有待改革
时移世易,世界政治形势发生了变化,中国的崛起水涨船高,华文地位在全世界范围也相应提升,此前压迫华文教育的国家,包括东南亚国家相继对华文教育解禁,而我国政府也对华文和华文教育采取比较宽松政策,在官办中小学和大专开办华文班,鼓励非华裔学习中文。马中的教育交流是顺畅的,华文教师到中国学习交流,中国教师到马来西亚讲课等都没有受到阻碍。总之,国内外政治氛围有利于华教的发展。
马来西亚华教的生存和发展,离不开华人一路来对自己母语和传统文化的坚持。华文教育成为华人的共同信仰和共同记忆,大家有钱出钱,有力出力,共同耕耘华教,也共同面对华教艰难时刻。华人的思维方式,“因时制宜,因地制宜,与时俱进”使华教能够本土化,能够包容,不至于激发跟当政者的激烈矛盾而得以保存自己,通过自力更生使华文中学保存下来,站稳了脚步。
然而挑战依然很大,独中生近年来有所增加,主要是独中生有广阔升学出路,纪律比较好,大型独中的教育素质也不错。然而必须看到本身缺点,例如小型独中的挣扎求存,整体来说教育素质不是特别突出,教育管理的不够民主,法制观念有待改进,财务的透明化有待加强,因理念的不同和权力的争夺导致的内耗等都必须克服。独中的课程和统考改革必须到位,以便独中生更有素质,更多独中生被著名大学录取,出来社会有更大作为,成为国家所需高端人才,成为国家建设的生力军,成为爱国家的典范。
非马来人的中庸派和马来中庸派在政治上要紧密合作,保障国家的开放和包容,使各族的母语教育得以生生不息,使我国的多元文化特色得以保存和发展。华社要再次动员起来,集中智慧和资源,掌握这发展华教的大好契机,策划一个优化独中教育的大蓝图,使所有独中都是名校,其毕业生大部分能进入著名大学就读,为国家培养优秀人才,成为国家建设的栋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