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只是一名电脑系专业,在学校担任电脑老师。然而,美术一直在我心中占据著特殊的地位,虽然我承认自己的美术底子并不强大。但曾经,我对自己在美术绘画方面的突破心存怀疑,我经历了八年的尝试与失败,无法达到我最初的期望。这段时间里,我发现自己的能力还不足,因此我一年教电脑,一年教美术,不断在这两门学科徘徊。
然而,在行动管制令期间,我当时担任学校的资讯主任。这个时机,正是我展开一场改变的冒险。于是,我毅然决定去报读中国线上美术绘画课程。刚开始,很多人对我的决定持反对的态度。但出乎意料的是,我在学习的过程中仿佛找到了打开美术绘画之门的关键。我试著将学到的方法运用到学生身上,特别是在教初中生素描时。尽管我的美术绘画底子不够扎实,尤其在透视方面,难免会受到批评,但那份对美术的热情仍然鲜活存在。
线上课程中,我的同学和老师们对我非常友好,老师们也给予我宝贵的建议。我不断观察线上老师的教学方法,思考他们对美术绘画的核心价值观和知识点,逐渐形成了自己的教学理念。在这过程,我找回了自己,我决定用这份热情来让学生体验绘画成功的喜悦,尽我所能去培养他们的艺术技能。
随著时间的推移,我发现自己越来越像辅导老师。我尊重每位学生的个体差异,相信绘画不在于天赋,而是在于找到正确的方法。在我中学时,美术课几乎都是“自由发挥”的,导致只有少数同学能够在绘画方面脱颖而出,而我则望尘莫及。
初中阶段的绘画教育中,我从造型角度教导学生,采用案例的方式示范如何绘画。为了不让素描课变得沉闷,我精心备课,准备了一些适合他们阶段的案例图,如小黄人、卖萌的猫咪、甜蜜时光的蛋糕等等,以激发他们对绘画的信心。绘画不仅仅是画画,它也培养了学生的“观察力”和“比较力”,这是我一直强调的重要能力。虽然我们鼓励创意,但并不是每个学生都能在创意的阶段取得突破,因此绘画的基础知识不可或缺。
有时,我特意使用速写来训练他们的造型能力,甚至将绘画比喻成他们生活中的行走阶段,强调坚持和克服困难的重要性。
个性和共性
有些学生经常问我什么是艺术,以及为什么我们的绘画必须符合他人的口味。因此,我与初中生一起探索了西方美术简史,认识了一些伟大的画家。在这个过程中,我向他们介绍了“个性”和“共性”的概念。“个性”是自己主观的表达,而“共性”则需要符合大众的口味。我强调,这两者之间并没有对错之分,它们各有其独特之处。我的结论是,我们应该尽量寻找“个性”和“共性”之间的平衡点,至少不会让自己太辛苦。在自己的创作领域中,完全表达个性也没有问题。
在绘画教学过程,我遇到了许多挫折,因为不是每个人都认同我的做法。有人认为跟著老师画画会限制学生的创意空间,也有人认为我自己的能力不够扎实。然而,我铭记著“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原则,我不希望学生像我以前那样缺乏老师的直接示范和引导。最大的幸福是,我得到了学校主管和同事的支持,特别是我的父亲,这使我重拾自信。然而,我觉得不能止步于此,因为我没有相关的美术专业知识。
因此,我不断追求更多的知识,不断学习,以成为更好的美术老师。我在教育过程中发现了教学的乐趣和满足感。尽管初始的转变和探索充满了困难和挫折,但我坚信,只要有热情、决心和坚持,每个人都可以找到自己的方式,将美术教育融入到教学中。作为一名老师,我找到了自己的使命,那就是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引导他们探索艺术的世界,让他们体验到学习的喜悦。
在这段教育之旅中,我从一名电脑老师转变为美术老师,这有赖于热情和坚定。我学到了如何激发学生的兴趣,如何引导他们探索艺术的奥秘,如何在教学中找到自己的声音。这个过程中,我不仅教育了学生,也教育了自己。我相信,每个人都有潜力成为出色的教育者,只要有信心,愿意不断学习和探索,就能够在教育领域找到自己的喜悦和成就。
(本专栏由董总组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