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新山一位柬埔寨籍服饰店业者发表了“马来人懒惰论”,引起了争议,网民群起讨伐,该业者随即发表道歉声明,但网民对她的攻击依然持续。这位服饰店业者的遭遇可谓不幸,事缘“马来人懒惰论”虽然政治不正确,却是很多国内脱口秀艺人喜欢不时引用的一个话梗,而且抱持这种想法的国人可能也不在少数,当中最叫人熟悉的就是前首相马哈迪。
在过去的半个世纪,马哈迪曾多次批评马来人懒惰,却几乎没听说过有群众对他群起围攻,这除了显示著我国政治里惯性的双重标准和虚伪之外,也证明了不同社会权力地位或国籍身份的人所带出的争议性言论,所形成的舆论共识会有所不同。
一般政治正确说法,“马来人懒惰”是种族偏见,这些偏见和刻板印象往往是媒体、社会文化、历史、政治等多方面因素影响所形成,我们不应该以片面的个人经验来评价一个民族或群体云云。虽然这些道理一直存在,但却无法消除人们的各种种族偏见,其中一个原因,就是每一个个体背后都有复杂的社会文化条件和经历,这些差异,成了人与人之间“偏见”与“事实”的距离。
在早前马哈迪接受凯里和沙里尔韩丹的播客访问中,他再次提及了马来人的文化和民族性问题,马哈迪认为马来民族之所以“没有那么成功” (Kurang Berjaya)是因为文化中不够进取的特性,就说到他的各种感受认知是建立在自己成长过程中的观察,节目中凯里和沙里尔韩丹对马哈迪的说法提出质疑,并表示他们所认知的马来民族,并非如马哈迪所言般的不堪。
姑且勿论马哈迪和凯里在访谈中对马来民族看法背后的政治目的,马哈迪和凯里成长的时代背景相差了超过50年,不一样的社会条件、经济结构、和生活环境自然会令他们对社会的观察和洞见有所不同,虽然他们看起来都无法说服彼此,但至少对他们自己而言,那是他们自己版本的“事实”,或者这么说,这是他们“选择相信的事实”。
种族偏见
针对“马来人懒惰”一说,已故前马大校长赛胡先阿拉塔斯就曾经写过《懒惰土著的迷思》一书,用19世纪欧洲殖民者的论述建构,以及马来政治精英选择以自贬方式达致政治目的缘由,来回应和反驳“马来人懒惰”这种种族偏见。赛胡先阿拉塔斯和马哈迪是同一个时代背景的社会精英,他们对马来社会的洞见也是南辕北辙,他们的经历建构了各自的信念,并且用各自的方式去影响整个社会。
生活在同一片土地,国内各族群也会对“马来人懒惰论”有自己的看法,当中可能有很多的种族偏见,却也是属于每一个人自己版本的事实和信念,关键我们是否能保持开放的心态,理解和尊重民族性背后的复杂和多样性;而马来同胞如何看待则更为重要,如果认为这是种族偏见,那就一起努力去消除它,如果认为是民族劣根性,那就当作是民族自省吧,这也是一种进步的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