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马来西亚的一部分民众因为对巴勒斯坦的关切而选择抵制星巴克,之后杯葛行动越演越烈,连本土获得清真的ZUS Coffee,因为图腾涉及希腊神明,也深受其害。这种抗议行动引发了广泛的讨论。
尽管情感表达在社会中是合理的,但我们也需要思考这种抵制是否真正符合理性和建设性的原则。
首先,抵制行为通常是出于对某种观点或事件的强烈反感。在这个背景下,马来西亚部分友族的抵制行动是对巴勒斯坦问题的一种情感表达,体现了他们对国际事务的敏感性。
或针对“异教”非“圣洁之物”,透过杯葛行动表述不满的情绪。诸如此类,那其概括性,包含性,不一而足。
然而,我们也要考虑到这种行为是否真正能够对解决问题产生实质影响。
其次,理性思考应该包括对抵制目标的深入了解。
星巴克是一家国际性的咖啡公司,其业务和品牌形象并不直接与巴勒斯坦问题相关。因此,抵制星巴克可能在情感上得到满足,但从战略和实际层面上看,其效果可能有限。
然而抵制ZUS Coffee,反映的则是,常识的不足,知识的匮乏,连本地咖啡的渊源背景,不甚了解,就大言不惭,那就可笑之极。
这和伊党伊斯兰党槟州甲抛峇底国会议员茜蒂玛斯杜拉,谎称民行党元老林吉祥和新加坡已故建国总理李光耀,以及已故马来亚共产党总书记陈平是表兄弟的不实言论,有异曲同工之妙,让全世界笑掉大牙。
倘若产品所研发的国家全是以色列或犹太人,例如脸书,推特,电子导航软件等等,那么为何友族只是杯葛咖啡,而不抵制社交媒体?
说穿了,他们透过杯葛行动,就是喜欢为难自己,然后觉得自己很伟大。何必呢?
毋庸置疑,理性思考还需要考虑到不同观点的存在。对巴勒斯坦问题的立场是多元的,而抵制行动可能过于简化了复杂的国际事务。
更为建设性的方法是通过对话和教育来促使人们更深入地理解问题的各个方面,而不仅仅是通过抵制或杯葛来表达情感。
综上而言,部分民众对星巴克的抵制行动既体现了情感表达的权利,也引发了对理性思考的呼吁。
在处理国际事务时,我们需要平衡情感和理性,以寻求更加全面、持久的解决方案。
而令狐认为,与其抵制杯葛,倒不如身体力行,前去战场,坚持到底,为国捐躯,才是贯彻信仰的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