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21年开始,教育部正式废除了小学检定考试(UPSR),2022年连中三评估考试(PT3)也正式停办,小学和中三的全国公共统一考试走入历史后,很多师长对于孩子不再有公共统一考试这件事感到焦虑,认为无法掌握孩子的学习程度,也因为无法确认学生哪一个等级而感到不安,纷纷要求恢复公共统一考试。
为什么要继续公共统一考试呢?曾经的公共统一考试是为了选才,在过去物资匮乏,教学资源有限的年代,念书是少数人的权力,完成小学要进入初中,就必须要证明你有达到某个标准才行,中三(初中)要上中四(高中)也要透过公共统一考试来考核你的学业能力。
随着教育资源的增加,基础教育的普及,如今小学到中学,以及初中到高中不再需要达到某个标准才能够升学,即使中学到大学的这个阶段,也逐渐跳脱纯粹考试成绩,很多大学除了考试成绩之外,还纳入各种不同的标准作为录取考量。从这个脉络的思考下,成绩只是一个评量个人学习情况的其中一个评鉴指标,却不再过去的唯一指标,公共统一考试的意义应该重新被思考。
只是今天大部分的人仍被过去的那套模式制约,相信考试成绩与一辈子的成败有直接的关系,在那种思维下,大家内心都逐渐形成一种没有达到某个标准就是失败的印象,结果就是分数代表一切,各种补习、填鸭、笔记,加强班等因此而出现,至于为什么要学,为何要会再也不重要,如此的结果就是孩子们从来没搞清楚学习的意义,为什么不重要,考好成绩才是重点。
这种以成绩支撑学习的架构下,老师不关心孩子有没有兴趣,家长不在意孩子对学习的内在动力,今天没有了公共统一考试,失去习惯的分数标准后,家长、老师都找不到要求孩子学习的理由,这就是大家对取消各类公共统一考试焦虑的来源,没有考试学生不学了怎么办?这是正好学校教育最悲哀的结果。
尽管今天大家在讨论的是如何激发孩子内在的学习动力,让孩子感受学习的乐趣,从中培养孩子们主动学习、终身学习的结果,只是要让孩子能够做到从内在出发,自主学习,就必须将学习这件事的主导全下放于孩子自身,并且让他们能够有沉淀的时间,从中好好思考自己所学,并且能够与生活结合,内化成为自己真正能够运用的知识。
要实现这种以内在动力驱动学习成效的目标,大家就比需要接受孩子们在个性上、学习兴趣、思考逻辑等的个别差异,既然每个个体都有不同程度的差别,为什么需要一个统一标准来度量所有的学子?公共的统一考试除了方便和快速之外,从教育的角度而言还真的没有更好地理由了。
其实师长们内心都很清楚得到50分,但不抗拒学习,碰到相关知识和课题还愿意上网了解更多的孩子,比考90分,却对学习没有任何感觉,关上书本就不愿意再碰相关课题的学生更能够在未来的社会生存,只是在过去的体制,50分的孩子就是差、烂、懒,90分的就是好、优秀和有前途,然后我们将50分的强制改造成90分那种失去内在学习动力的样子就是成功?
各国教育专家学者们之所以对公共统一考试有的功能有所怀疑,是因为教育不能够仅仅思考效率和速度。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教育不是知识的教导,而是育人的工作,假设在每个成长和学习阶段都有一套标准要最追逐,最终我们将忘记育人,只是残酷的考试和分数追求的游戏而已。
希望在教育发展的路上,师长们能够与时并进,多了解教育改革的背景和考量,并能够接受改革的起步的磨合期,适时给予有关当局反馈,而不是一味的否定和拒绝革新,这只是会导致下一代被大趋势抛弃,成为时代弃子,那就太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