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教育部因10月29日至11月3日期间举办与“巴勒斯坦同在”团结周活动(简称“巴勒斯坦团结周”) 而闹得满城风雨,到底该不该、适不适合呢?
早前,网路流传数名教师穿戴印有巴勒斯坦旗帜的围巾与口罩,手持巴勒斯坦国旗与玩具枪支,甚至还有教师向镜头摆出射击姿势。
在有关照片广传后,马来群体的意见明显分成两派。有者反对类似的挺巴举动,认为不该将这些政治带入校园;力挺者则认为玩具枪没啥不妥,有者更揶揄团结政府和希盟连玩具枪也怕。
随著事件在网络上发酵后,首相拿督斯里安华对此表示,政府鼓励此活动,但不会强迫任何学校参加,也必须加以控制,以防失控。
其后,多方敦促政府喊停有关“巴勒斯坦团结周”,除了全球人权联合会、董总、教总、行动党、马华、民政、五大宗教理事会、砂拉越公民社会团体等团体分别提出建议,甚至 连同阵营的多位公正党议员亦建议喊停。
当中,董总和教总建议活动口号应改为“对抗战争、维护和平”的普世价值,而倡导尊重生命,维护人权、关怀弱势、坚守公义,乃至联合国永续发展目标等理念和价值,都必须从基础教育做起,透过课程规划、师资配置和制度设计从小扎根,循序渐进地将相关议题融入教学。
直到10月31日,安华在国会下议院首相问答环节时再次重申,这活动并非强迫性质,旨在鼓励学生了解局势发展,而且当局也有指南,不是互相鼓励憎恨,而是阐述事情的经过。
不过,如果你有关注此事的话,其实网络上流传的那些照片,都是来自PPKI教师和学校。所谓的PPKI(特殊教育融合班),是供特殊儿童报读的班级和学校,而上载有关照片的教师更在一些照片说明来引以为傲。
坦白说,特教老师擅自公开学生样貌其实并不恰当,而且从贴文里的文字看出她并不认为如此举动是在散播仇恨,这才是我们最应该担心的潜在问题。
反战讯息更为恰当
我明白,同是穆斯林伙伴,马来西亚一些政治人物因此而力挺巴勒斯坦。但比起举旗、举枪力挺,办活动宣扬反战讯息更为恰当,与其在孩子们的心里种下以暴制暴的仇恨,倒不如种下反战的和平种子。
就正如我们应该让政治止步于校园,但却不该欠公民教育。我们需要让下一代有公民意识和素养,而不是从小就灌输他们哪一个政党好与不好,因为有了足够的公民意识,未来自然会有他们属意的选择。
无论是以巴战争或俄乌战争,都是百年恩怨的历史问题,不是一个活动、一个星期就能向孩子们说得清楚。因此,让各部门各司其职,力挺巴勒斯坦的外交政策应回归外交部,宣扬反战讯息的教育回归教育部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