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好莱坞浪漫喜剧片《芭比》(Barbie)大热,热度甚至隐约超过著名导演克里斯多夫诺兰的新剧,称《芭比》是个女性主义电影,注意,是女性主义,并非女权,虽然两者经常无法单一拎出来说清。
影片一开头就是“芭比”的自我定位,上世纪女孩们的消遣,是扮演家家酒,扮演母亲,而芭比横空出世打破僵局,芭比是警察、医生、厨师、是各行业代表,让女性不再束缚于母亲角色中。
上世纪的女性解放平权运动,是赋予女性与男性同等权力与地位,但经过几世纪思潮迭代,女性似乎又被困在一个“完美芭比”的身份中。
芭比生活在芭比乐园,是一个女性权力倾向的世界,不管是政府高官,还是维修人员都是女性,男性反倒是生活在沙滩上的摆设。来到现实,权力颠倒的世界后,她的认知被完全颠覆。
站在芭比女性的视角,她是解放女性的英雄,但在男性占主导的世界中,小女孩们骂她是制造焦虑元凶。
跟随芭比来到现世世界的男友肯(KEN),回到芭比世界宣扬男权主义,一度洗脑芭比们成为肯们的附庸。
芭比的认知被冲击,无法找到自己的定位,一度颓废。后来在女主母亲振聋发聩的台词下觉醒,我想也是整部电影中最具有“女性主义”特色的台词。
“我们必须时刻做到无可挑剔,可事与愿违,我们又总是一错再错。你必须瘦,又不能太瘦,你得说你是为了健康,所以不得不逼著自己瘦。你要有钱,但又不能张口要钱,否则就是俗。你要往上爬,但又不能靠手腕,要有领导力,但不能压制别人的想法。你必须喜欢当妈妈,但不能整天把孩子挂在嘴上,你要有自己的事业。”
乍看之下,这种台词一定会让女性有所共鸣,但请注意,这是女主的母亲,来自现实生活的人对芭比世界女性所说的话。
是一个男权社会女性的控诉。
男凝与雌竞
芭比们听后不再认为自己只是男性的附庸,开始设计夺回芭比乐园。
电影基调从此处开始朝两性对立发展,芭比们计划让肯们内斗,戏谑地使用男性想要从女性身上获得崇拜感的方式,展现男性征服欲。不论是装无知,装柔弱,欲擒故纵,在男性身上,都意外有效。
乍看之下有点荒谬,但深思一想不就是现世世界的缩影吗?
女性无法摆脱男性视角的凝视,以男性视角要求自己,审视己身要求同伴,甚至后来演变成为了争夺男性注视的雌性竞争。很多时候,女性以为斗赢其他女性,自己就是赢家,却往往没有意识到自己深陷在男性凝视中互相内耗。
电影最后,肯非常迷茫自己只是芭比的附庸,是芭比的男朋友,没有自己的价值。
芭比一句,肯也可以是肯自己,让他顿悟,脱口而出KEN is ME.
I am KEN等同于,我是肯,我被装入进KEN角色的一部分。但KEN is ME,在英文语境中,我是主体KEN是我的一部分,是我千千万万个身份中的一个。
如果放在现世世界,用女性主义的方式去解构,那KEN is ME就是在告诉女性,应该跳出男性凝视,女性角色不过是众多角色的一部分。
这部电影巧妙地用性别倒置的方式,用女性IP去打破原先被定义的女性主义。如果电影陷入男性凝视,去控诉女性遭受的偏见,放大对女性的歧视,热度可能火爆,但却也流于性别对立的俗套。
电影圈里,女性仍旧是少数,女导演给出的解药是:跳出性别对立的框架,女性不过是众多身份的一部分,如同KEN 不过是“me”身份中的一部分。
宏观来看,或许性别也不过是角色的一部分,又或许,人本可以游走于各角色中,所以,何必自我设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