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从北京回来,从申请入境签证到回国前的登机程序,深深感受到中国政府对外国人入境前和入境后的管制,较疫情前严格许多。从入境签证要报备的资料与采集手印,到入境后的种种限制,让人感觉决策者似乎还要多些人性化的思维。
首先令外国入境者感到不便的是,入境中国后需提前准备适用于当地的通讯网络(例如在手机开通国际漫游),否则下机后需经过层层关卡,通关完毕见到了接机者后,才能使用对方手机上的“热点”和外界联系。而且大部分国外手机上的应用软件到了中国还需透过“翻墙”(VPN应用软件)才能操作。没预下载翻墙软件,会感到极度的不方便。
在疫情之前,在中国机场可使用外国注册的手机号直接上网,但疫情后必须使用中国注册的手机号进行认证后才能连上网络。到了出境时,出境者被要求用手机填写健康状况以获取健康申报码,此时没有使用手机者就必须由他人代为填写,而没有通讯网络者,则需他人开通手机热点才能进行申报程序,这点带给一些外国旅客诸多不便。
其实,为了入境者的方便,应当允许入境者在出国前做好使用中国当地无线上网的准备,例如在国外购置中国的电话卡,以减少入境后的种种不便,尤其是首次入境的外国人。
再者,许多旅游景点如果没有事先透过网上预约,就无法进行参观,对于不擅长使用电子设备者而言造成诸多不便。没事先在手机下载叫车系统软件,要出门打车也是件痛苦的事。
参访地点
令人不解的是,既然在机场入境时已经进行了指纹采集和刷脸的辨识作业,理论上走到那个地方指纹和脸孔辨识系统应当可连接到所有要游客可参访的地点。
例如要进入某大学参观,只需在进入校园之前进行申报手续,在后续进入校园时刷个脸就能通行,而不需要每进入一次校园就需输入护照号码或身份证进行认证,不仅费时,也给校门口的交通添堵,对保安人员而言更是疲于奔命。短短三天,笔者就见了数宗访客和保安因情绪紧绷而发生激烈争执的场面。
当初为了控制疫情而设计了严格的管控程序,如今疫情差不多已经结束,中国政府在处理外国人出入境的程序应当人性化一些。尤其从上层的决策到底层的执行,中间的一些环节总是存在瑕疵。当初制定规矩者,应当去思考如何提升外国人对中国的观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