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农历新年,你过得怎么样?
这是防疫措施全面解封后的第一个农历新年,大家一扫之前经历疫情的阴霾,“报复性”过年,回乡团聚、出游玩乐,势必把过去几年没过的年,一次过尽情庆祝和享受。
配合农历新年,礼品市场也非常活络,无论是商场或街边,都可以看到琳琅满目的年货。过年前,家中长辈也特别叮嘱要去商场买礼篮。我这就好奇,我们家从来都没有送礼篮的习惯啊!原来,长辈是想要给一个亲戚回礼。
这亲戚从商,家境富裕,每年都会给我们送些上等的礼品。长辈认为不仅需要礼尚往来,也要尽量回送相近价值的年货,否则有失礼之嫌。目前自己的经济状况还算可以负担,就顺从长辈的意愿。不过,相较这名亲戚,我们只是小康之家,也有一段很长的时间面临经济困境,所以平日的生活也比较节俭,不禁让我重新思考送礼的意义。
最早有史可考的春节赠礼,是一种被称为“五辛盘”的食物礼盒,装有五味辛料,分别是大蒜、小蒜、韭菜、云苔、胡荽。这五辛盘一来可以发五脏之气;二来,“辛”与“新”谐音,有辞旧迎新的意思。这些都是天然食材,既有益健康又带美好寓意。
当然,现代生活的物质享受更丰盛,礼品也有更多变化和选择。只是我们可有想过,为什么要送礼?商业伙伴之间互赠礼品无可避免,多为保持友好合作关系,体面大方尤其重要。但回到亲友之间的赠礼呢?我认为,心意比礼品的价值更珍贵。
打开彼此话题
最近另一名亲戚到访,我给对方送上电台的桌历,但我也不是随便“派街坊”的。知道对方是忠实听众,特意收集了所有主播的签名,也在桌历写上对方的名字。亲戚收到后,欣喜雀跃,翻开桌历的同时,也打开了彼此的话题,围绕这份小礼物,聊了十几分钟。
新年期间或平时送礼,我也曾经给亲友送过父亲在世时最爱吃的甜品,也是我认为我可以送出最好的礼物。我曾顾虑,应不应该告诉对方这是父亲的最爱。对方会不会介意,为什么送礼要提及一个过世的人这么不吉利?但如果不说,那就只是份普通、平价的食品,无法表达我真正的心意。
最后,我还是把这份小礼的故事告诉了对方。事实是,我多虑了。更多时候,对方都能感受到这份诚意,也觉得这份礼物很有意义。同时,我们也总会在这话题上聊开了,而不是接过礼品就把它晾在一边,年一过,也不记得哪个礼品是谁送的。
另外,年快过完了。刚在电台节目上聊到,家中过剩的年货也是一大麻烦。尤其这些多是高热量的加工食品,大量吃下对健康或有负面影响。若要转送,也要确保还没开封,否则不体面也不卫生。
所以送礼,我们究竟是从谁的角度出发呢?是否会给自己或别人带来压力或困扰?送礼本是我们的习俗文化,想表达的不是不要送,而是多想想该怎么送、为什么送,不是为了送而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