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国立大学(UKM)教育多样化研究中心高级讲师安努亚阿末建议西马的学校上课时间应该延迟至早上8点,引发了千层浪,不管是家长、教育工作者都纷纷站出来反对,整个讨论几乎是一面倒的认为这个建议不实际,也不符合马来西亚的国情。
根据美国、以色列、意大利、英国等地的研究,青少年每天所需要的睡眠时间为8到10小时,而早上7点钟正好是青少年脑内褪黑激素(一种人体产生的安眠激素)分泌最旺盛的时候,也是身体最需要休息的时间,而绝大部分的学生在这个时间已经起床对抗睡眠欲望,到学校上课,这也直接影响了出席率、学习成效、机率行为和情绪变化。
而全球各地对于学校上课时间的研究也表明上课时间越晚(8点半至9点),对于青少年的身心发展都有显著的改善,因此美国儿科学会(American Academy of Pediatrics)2014年就呼吁中学将上学的时间推迟到早上8点半以后,以提升学生的身心发展。
如果觉得美国的研究扯太远,那英国牛津大学的睡眠研究利用了一年的时间针对英国超过100所学校共3万2000名15岁的中学生进行追踪,发现第一节课的时间延迟到早上10点开始的学校,学生在会考中拿到五科A级的比率从34%提升至50%,弱势学生更惊人,拿到五科A级的比率从19%提升至43%。
所以我们当所有老师和家长都在忙著从补习、加强班、激励课程来提升学生的学习成效与身心发展状况的这个时候,或许应该好好了解延迟上课时间及其成效,再来作出反应,毕竟延迟上课时间是成本最低,影响最小,最容易实践,也已经被全球各地大量研究所证实具有显著成效的做法。
任何的调整都意味著对生活、工作安排带来的影响和冲击,因此延迟上课时间的建议在全球各地也都一样受到大家的质疑和反对,不外乎是因为直接影响了孩子接送、学生生活安排(补习班、才艺课)等已经习惯的生活模式,所以对于国立大学讲师提出这个建议后被大家围剿,本人没有太意外。
颠覆行程和习惯
其实抚心自问,每天早上孩子为了多睡那几分钟跟父母的拉扯,撕裂了多少的亲子关系?孩子又怎么会对到学校上课有激情?老师又怎么不清楚教学活动对于一大早双眼无神呆犹如雕像般坐在座位上毫无生气的学生只是对牛弹琴?大家或许也清楚明白延迟上课对孩子的好处,但这么一个改变对所有人而言就是要颠覆整个早上的行程和习惯,内心就是无法接受。
只是大家都因为习惯和传统的改变带来的不安与焦虑就而固守所谓的传统和现状,而继续忽略改善孩子身心健康发展的可能性,那所谓关心孩子和在意他们的身心发展也只是口头上的形式而已,真正的关心是勇于接受并一起研究,调整生活作息,从中获得更好的成效,一劳永逸的改变,才是称职师长的做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