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我国政局是1957年独立以来首次出现的情况,如首相并非执政党党魁,所以,要不要近期解散国会尽快举行大选就变成了巫统高层和首相依斯迈沙比里之间的角力,大家在互相拉扯。
我们历任首相都是执政党党魁,从东姑阿都拉曼、敦拉萨、胡先翁、马哈迪、阿都拉、纳吉、再到马哈迪和慕尤丁,有那个不是党魁?这也变成了执政党意志、步伐和政府是高度一致,何时解散国会,完全由执政党党魁个人决定,他何时有灵感就何时大选。
巫统是最落力向首相依斯迈沙比里施压尽快举行大选的一方,他们相信只要尽早大选,局势对巫统及国阵很有利,但如果拖下去,则对巫统及国阵不利,其他政党包括和巫统联合执政的土团党及伊斯兰党却持有不同意见,他们不认为目前是解散国会的好时机。
希盟方面,槟州政府已经宣布,如果大选遇到水灾季节,槟州是不同步解散州议会,但我还是相信,依斯迈沙比里选择明年才大选的可能较大,特别是随著高庭宣判阿末扎希案表罪不成立,巫统施压首相解散国会的力度会减少。
过去一周,还有一个观察点很重要,就是行动党修改党章。凡行动党的国州议员在特定情况下不遵循党意,即丧失党籍的动议,以压倒性的方式获得通过,这被视为,为来届大选的“选后结盟”铺路之举。
反跳槽修宪法案明确说明跳槽的定义及需要重选议员的情况,其中包括若发生政党结盟的情况,有关政党的议员将不被视为跳槽,无需重选。
需遵循党意
另外,若一名国州议员被党开除党籍后加入新政党,甚至成立新政党,同样不会失去议员资格。但是,如果党章有丧失党籍的条规,国会会遵从政党的决定,并悬空该跳槽议员的席位。
换言之,大选后行动党领导层若认为有必要和一些政党结盟,中选的议员也必须遵守有关决定。
早前,行动党秘书长陆兆福曾经说过,该党不排除选后结盟,当时他这么说,马来西亚过去“选前结盟”的模式已经过时,国阵的一党独大在2018年被打破后,倘若下届大选没有联盟可以单独执政,“选后结盟”将是形势所需。
我国政坛出现了新格局,朝野政党之间的结盟不再和以往一样的壁垒分明,相信,没有一个阵营可在来届大选单独执政,选后结盟似乎成为了重要的选项之一,而最近常被人提起的是,国阵是否可能和希盟选后结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