缺乏应有的信任,致使我们在面向教育工作时,不得不管太严、管太多、管太宽,把许多宝贵的时间与精力耗费在管制、监控、防弊。
早前,社交媒体流传一份中学历史老师刻意降低试题难度,使答案一目了然,以便考生不假思索就能作答,轻易得高分、甚至满分的试卷。虽然这名教师为了恶作剧地搞笑,用了极度夸张的手法,却真实地反映了时下许多教师的无奈。
不否认树大有枯枝,撇开少数异类不谈,在一般情况下,相信就算没有绩效管理和指标制定,也不会有教师不希望自己的耕耘有收获,教学有良好成效。试问有哪位教师不希望学生学得好,不希望学生能有好的表现,好的成绩?问题是教育并非工业生产,学生终究不是流水线上没有生命,无法按照所定的质量规格,标准生产。
一位即将退休的教育界前辈曾感慨:“我觉得自己越来越不会做老师了,以前学生考试不及格,就算考零分都没要求写报告……”我想不管是过去或现在,都没有教师希望自己的学生不及格。
不考虑个体差异,不管三七二十一,要求每个学生都能在同样时间内达到特定标准,否则就认为是教师失责,未尽全力,要求写报告的做法,不仅违背儿童的成长规律,不符合教育的基本精神,也看不到对教师的专业精神、专业能力的尊重。这不就像规定医生的诊断报告,必须确保病人都能达到基本的健康水平,否则就得提供书面报告,做进一步解释吗?
不管是做健康检查,还是学习诊断,主要目的都是为了帮助受者变得更好──拥有更好的体魄、更佳的学习体质。诊断结果、诊断报告是重要的参考,提供了改进的依据,改善的方向,需要有针对性的后续行动,才能实现诊断的意义。
教育热情消磨殆尽
至于需要采取什么行动,运用什么方法来改善问题,那是医生和病人,教师和学生,即引导者和行动者两人之间的事,实在无须对外交待、证明什么。这样做对改善学生的学习并没有多大帮助,反而消耗了教师的时间与心力,让他把原该花在辅导、协助学生的时间与精神都耗费在收集证据,准备报告,越做就越感觉不到自己的工作价值与意义,当教育热情消磨殆尽,只能求去,或像上述那位历史老师一样,戴著镣铐也要跳舞,苦中作乐。
进入网络科技时代,教师的行政工作、教学任务在各种科技的辅助下,原该如虎添翼,变得比以往更轻松,有更多的时间专注教学,关注学生的成长,更能发挥教育工作的价值才是。
奇怪的是,老师好像都越做越忙,越做越迷茫。不确定现代科技的出现有没有减轻教师的负担,倒是看到衍生不少追踪进度、监控效果、追问责任的系统,老师需要花费不少时间在收集证据,填写数据。
近几年教师提早退休的问题愈发严重,常听到教师说“累人的不是教书,而是应付文书工作”,说实在,还真没听说过有教师因为对学生失望,或教书教到怕而选择退休的。
监督、检查是教育行政工作不可缺的一环,但涉及的毕竟是培养人的复杂工作,是耗时的庞大工程,实在不宜像管理工厂一样,用量化管理方式,要求达到既定的规格与标准,忽视教育本身的规律,还有教师的专业精神与专业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