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95年广州起义失败后,孙中山先生被清朝政府悬赏通缉。次年,孙中山由纽约乘船抵达利物浦后转乘火车来到伦敦,准备去探望他的老师康德黎博士途中,被清朝特务挟持进入清公使馆,并准备将他押运回国。后几经波折,孙中山先生被释放后,他的回忆录《伦敦被难记》里头有提到这么一句话:虽然,华人之被桎梏虽极酷烈,而其天生之性灵,深沉之智力,到底不可磨灭。说的是华人(汉人)虽被清政府百般欺压约束,但凭华人民族性之精灵,沉著的智慧,其排除万难的实力到底是不可磨灭的。
这句话里头有一个关键词就是“桎梏”(念zhi-gu)二字,它代表的是什么意思呢?字典里是这么解释的:“桎梏”乃中国古代一种限制囚犯行动的刑具,锁在足下的叫“桎”,锁在手腕的叫“梏”,它们就是类似现代的脚镣与手铐。《周礼》有此引注解释:在手曰梏,在足曰桎。二字合在一起,“桎梏”就是用来形容囚禁、束缚、压制的意思。
在孙中山先生眼中,华人的虽被酷烈桎梏,但终可靠著民族性的优异、精灵、沉著、智慧,排除万难以真正实力见真章。就以大马开国至今数十年,华人不论在经济、文化、教育、政治与宗教议题上,无法在平等的条件下与友族争一长短,各个领域处处被桎梏,实难脱颖。
在遭遇绑手绑脚的情况下,大马华人的身心桎梏,生活上受制于种种条规限制,思维上对身处国家(马来西亚)的情感以及民族大义之间,产生了莫大的矛盾。大马华人心中十分清楚,必须热爱自己这个生长的国土,然这情谊却常常受到友族的质疑;为了争取宪法之下维护本族文化与接受教育的平等权利时,却无理的不断被冠上“种族主义”的帽子,受尽“身之桎,心之梏”的委屈,这又该如何挣脱而出?
偏偏就有自桎自梏的族人,但因个人利益之考量,虽身居高位,却自愿放弃为族人争取权益的机会,委实哀婉。
日前参观了宋末元初之书画大家赵孟頫的“鹊华秋色图”作品展,不禁让人忆起赵孟頫的身世与背景来。他是宋太祖赵匡胤之世孙,官拜高品,乃实实在在的宋朝皇亲国戚。
但元蒙灭宋之后,元世祖忽必烈为了要能更好的统治疆域,便开始招揽各种汉族人才为其效劳。赵孟頫就在这时候,进入朝廷并受委高级官阶为元朝效劳。唯古代讲求礼教之森严,赵孟頫当时身为宋朝余臣,却接受元朝官职,此做法肯定会遭本族人所非议。
名噪一时集诗书画于一身的赵孟頫,在当时的士大夫眼里,他反而成了汉奸文人的典型代表。其才华立马被人忽视、作品则受人唾弃。过了好些时候,赵孟頫最终才被平反,其作品始被世人重新接受。
从赵孟頫身上,我们清楚得到的启示是,若想要挣脱在政治、民族、文化大义角度上加诸于自己的桎梏,还得要有本事、勇气和强而有力的理由始可为止。问题是,不是每个人可以像赵孟頫一般运气好,解开桎梏后还可以平反重归政坛的。
即将来临的第十五届全国大选,且拭目以待大马政坛里,会有几个赵孟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