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理想中的婚礼”真的不能让17岁的青少年作答吗?在大马教育文凭(SPM)的口试中,就因这个考题而引起各方热烈的反应,就连行动党古来区国会议员张念群也插上一脚,除了抨击考题不恰当,甚至敦促教育部向中五考生及其父母道歉,因为他们被逼回答这样的问题。
令人担忧的是,有些网民在不了解实情之下,就认为这个考题是由特定族群拟定,由此可见种族偏见无处不在;有些网民甚至说考题是在鼓励早婚、考官的脑袋有问题等,在在反映人们在还未了解问题本质之前,就凭著主观的想法来做出判断或展开人身攻击。这无疑是将社交平台作为情绪宣泄的管道,以致许多议题都无法理性地进行讨论。
SPM口试其实是考学生的语言程度和表达能力,若考生从未想过结婚这回事,也未曾想像自己的婚礼会是怎样的情况,那就用马来语将内心的想法说出即可。
许多学生在考试后表示不会作答,这可能是与他们预测的题目有太大的出入。其实只要考题是在学生的认知范围内,问题切入的角度新颖就不算刻意刁难学生。考试就是要考学生的应对能力,若考题都在学生预估的范围内,那学生只须将之前死背的答案说出,而这并无法测试学生实际的掌握能力。
有人抨击考题不符学生的年龄,但事实上,对17岁的青少年而言,婚礼不可能是一个完全陌生的东西,即便从未参加过亲戚的婚礼,也能从电视剧、电影、网络等平台看到婚礼的画面。更何况,高中课本也涵盖婚礼习俗的内容。
人们对考题的批评反映社会普遍上的保守观念,即认为婚礼是成年人的事,未成年者并不适合去想,但婚礼的背后牵涉甚广,包括爱情、两性关系、家庭观念等,若大人完全不与小孩讨论相关议题,难保他们不会在成长过程中自行摸索,万一认知有所偏差岂不更糟糕吗?
正确引导
我们无法再把现代的青少年想像得有如一张白纸,因为很多资讯都能从网络上获取,包括性关系、爱情、婚礼等,比较令人担心的反而是具有误导性的资讯,或青少年错误理解内容。所以,家长及教师都必须从小教育孩子正确的性观念,否则可能酿成悲剧。
全国警察性罪案、虐待儿童及家庭暴力调查组主任茜蒂甘希雅助理总监日前就透露,社交媒体资讯泛滥导致儿童性侵案日益严重,其中就有一名年仅7岁的男童观看性爱影片成瘾,模仿影片中的情节性侵一名6岁女童。
时代不停地往前推进,我们的思维也必须与时并进,摒弃故步自封与填鸭式的教育模式,才能培育具有分析能力、懂得应对问题及富有创意的青少年,这样才能在瞬息变化的局势下安身立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