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年前看了年轻校友在华仁中学编导的本土原创舞台剧《快高长大》,引发了我对教育的反思。
剧中的阿安阿乐两兄弟是两个不同的个体。阿安是传统教育体制下的学生,怀抱著梦想为未来铺路,一切按照既定的方程式完成他的人生。这样的孩子不需要父母担心,也不会成为社会的负担,反而为社会为家人带来许多的荣誉感。
从另一个角度看阿安,我看不到他的快乐。为了课业与前途而紧绷著的神经,让他快乐不起来,只有从神明或神主牌那里得到心灵的慰藉。他的成功取决于他为人处事的正确态度。这样的孩子是被寄予厚望的,也在成长与祝福的催促下“长成”了大家心中的有为青年。
当大家都对阿安的成就感到心慰之馀,我更关注的是他的弟弟阿乐。他的名字突显他的个性。他就是现今教育制度底下的一棵奇葩,是制度下的反动人物。
他不受长辈驯服,又有一套自得其乐的生活模式。他“离经叛道”,不像哥哥阿安那样“长成”应该有的模样,获得应该有的成就。我始终觉得他还在“成长”,他还在成长路上迤逦走著,不在乎别人的目光,按照自己喜欢的方程式享受每一寸时光。相信他即使失败了也可以单独面对,可以自我提升抗逆力。
我发现现实生活中机灵顽皮叛逆的青少年虽不爱读书,但鬼灵精怪,也许他们的未来表现却是令人刮目相看的。他们活得自在,活得有创意,也过得心安理得。这个社会太沉重,须要这样的人作调剂。这样一个不按常理出牌的孩子其实是可怜的,他须要大众的认同;但不认同大概也没关系,因为他活得有尊严,如古人般游走于山林也不苟活于人间。
应试教育制度
身为教育工作者的我,常常深陷这样矛盾的泥淖中:到底要让孩子活得自在快乐,不受读书环境的压迫,还是要让孩子跟著既定的应试教育走?我也纠结于自己该不该放手,但总是怯懦地屈服于制度与教条之下。毕竟孩子的未来还是掌控自他们的成绩表现。
我也像一般妈妈那样出自本能的叨念与担忧,但我非常了解孩子的成长过程要给予包容、祝福、认同与鼓励,即使他们不能“长成”我们心中的那个模样,但我认为,教育是可以等待的,成长是可以期许的。只要时机一成熟,他们就可以培养主动学习的能力与态度,发展良好的自我约束能力。
我坚信只要孩子不变坏,还是可以被塑造的;那么他们的未来之路绝不会狭窄。
我国应试教育制度培养出来的孩子少了创意与主动,多了抱怨与不满足;也被考试压得气喘吁吁而成了教育制度的反叛与冲动者。我认为学校应该不只是培育会读书考高分的孩子,还要从活动中培养出心性优质、思想健康的国家栋梁。大人们也要跳脱出窠臼与教条,才有办法看到孩子的真善美。
(本专栏由董总组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