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一个“柑X拿”帆布包,大马知名出版社发表道歉声明,并将商品从该社官方销售渠道下架。有人认为小题大做,也有人作出批判,到底谁是谁非呢?
事实上,2020年已有网红推出一首命名为“柑X拿”的新年歌曲,由朱浩仁、Ah Ya和Tomato三人以“Steady Gang”的名义合唱这首歌曲。惟,此歌曲的视频留言所见,一面倒称赞这首歌曲的创意。
反观两年后的今天,出版社帮忙推动文创商品,却被批评为“失格”和“低俗”。就连“卖鱼哥”王雷也在其贴文留言处,批评一些人装清高,活在自己的世界里,并趁势推出“柑X拿”冷藏袋。
回看反对和力挺的声音,有人认为批评者是道德绑架、扼杀创作自由、粗口谐音也是一种文化等;也有人认为出版社作为文化机构就有文化责任、不应把低俗的粗口谐音当有趣、教坏孩子等。
一直以来,我都认为,不同角度看问题就会得到不一样的结论,只有多维思考才能跨越认知边界。遗憾的是,在这些角度里,比起粗口文化,更少人会从性别角度去看此事,少之又少。
为何呢?第一,在大马存在性别意识者本来就属于少众(尽管具有性别意识者在慢慢增加中),毕竟大马教育一直缺少性别教育这一块;第二,大部分人都活在所谓的主流环境里,连被性歧了也不自觉;第三,懂得乡音的性歧粗口者亦非大众。
换言之,认为“柑X拿”含性歧的人士,除了具有性别意识外,也需明白这句话的原意。也因此,这些人不是站在所谓的道德高度批判,而是纯粹从性别角度去评论此事。
欠缺性别意识
很多人知道这三个字放在一起是闽南语粗口,但不确定他们是否知道这句闽南粗话的意思是强暴别人的母亲。或许,一些人仍然认为无伤大雅,甚至认为这只不过是句开玩笑的粗口,但大家又否记得那位在体育与健康课上拿强暴课题来“开玩笑”的男教师呢?
2021年4月,当时17岁的艾恩拍摄短视频,揭露一名男教师在谈及法律如何保护未成年人免受性侵犯和骚扰时竟表示,“如果要强暴某人,别强暴那些18岁以下的,强暴18岁以上的。”结果,艾恩不仅遭到一些男性言语攻击,同班男同学也不敢支持或声援她,就连辅导老师都认为她太敏感,还被迫面对法律诉讼问题。
回看艾恩的事和这次的“柑X拿”,不也有很多的共同点吗?一些人眼中的太敏感,其实不正是很多人所欠缺的性别意识吗?因为没有这方面的认知与醒觉,所以才觉得无所谓,甚至觉得无伤大雅。
试想想,那位男教师由始至终都不认为自己的“强暴论”有问题,所以才会入禀法庭起诉艾恩诽谤,并向她提出民事诉讼索取赔偿。如果你也认为“强暴别人母亲”的言论也没有问题,那不就和这位老师一样吗?
正如我之前的强调,站在不同角度看问题就会得到不一样的结论。那么,不站在性别角度看问题有错吗?当然非也。不过,虽然我们都在大马这个欠缺性别教育的环境下成长,但这不足以阻止我们多维思考。
或许,下一次,我们可以学习从性别角度去看问题,肯定会有不一样的风景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