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斋节前夕,我到医院血库去捐血。出乎意料的,人很多,三大民族都有。大家都耐心等待医务人员为我们采血,过程中大伙儿言谈甚欢,充分反映理想的马来西亚画面。
血库负责人说下来几天休假,他们必须确保血浆供应充足。他很紧张,一直在拨打电话请社团找人来捐血。后来他求助一名印裔捐血者,说是联系不上他的好朋友。这名捐血者二话不说,一通电话联系上,交给血库主任。原来他们要找的是一名罗里司机,拥有Rh隐性血型,这是少有的血型,足以江湖救急。
我很喜欢这样的气氛。捐血者是无偿奉献的,医务人员也是不知道在为谁而忙,大家就是这样无私付出。
20多年前,我在报上看到专题报道,批评华人不热衷捐血。我很怀疑这种说法,于是我拨打电话到吉隆坡医院血库咨询,对方倒是激动地回应说这是垃圾报道,现今捐血最多的是华裔。
改变传统观念
有关记者是凭印象写稿,没有做好功课。早期华社的确有“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的概念,所以难接受捐血。但是,马佛青总会在70年代就开始积极推动捐血运动,号召佛教徒勇于行内财施,捐献血液给有需要的人。
关丹当时也响应总会号召。据(彭亨佛教会创办人)何居士回忆,当年他们到医院说要办捐血运动时,院方还真不知所措。当时血库还没有成立,除了军警外,没有人会主动到来捐血。后来医院派员到佛教会来采血,据说还有一名母亲老远步行到佛教会,跪下要求别抽取她孩子的血液。
我中学时就在太平佛教会看惯捐血运动。但是一直都没有捐,因为怕父母责备。21岁生日,有了自主权,我到马大医院捐献第一包血。其后,每半年一次,维持至今。也忘记是什么时候被妈妈发现我捐血了。只记得老人家发现后,不但没责备我,还怨我不告诉她,好让她炖药材给我补身子。
华社改变捐血观念,马佛青总会肯定要记功的。犹记得我在马大时,有次某学会办捐血运动,反应不是那么好。前来开幕的部长打趣说:你们要像佛教团体那样,领导层在捐血运动中是第一个躺下来捐血的,请我们来只能说话打气颁发纪念品是不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