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的新春,对于1980年毕业于爱大华华小的我们,别具意义。
从2018年始,通过几位同学串联,终于将大部分失联的同学凝聚在一起。我们从1980年小学毕业后就分散在不同的地方,有些在家乡的国民型中学就读、有些念独中、有些则到外地念书、也有一些直接进入职场当学徒,彼此就少了联系,一直到38年后的今天,终于有机会重新联系上,而“岁月神偷”虽然在同学们的身型及脸上烙下痕迹,不变的是彼此对儿时记忆的真挚情怀。这份情感,笃实又温馨,顿时让大家浑忘人生的苦与悲,同学们尽情分享彼此们求学时期的点点滴滴,也透过旧照片的分享,让大家仿佛又回到儿时,当年生活艰苦,不过在精神上都很饱足,这真是千金也难买的美好回忆。
如今,同学们也在不同领域各有成就,有的成了专业人士如律师、工程师、教师等;有的成了小地主、有的当了老板、有的学有专长,在美发界、室内装修、大型商场展场布置等大展拳脚,大部分同学的儿女都进入大专就读,有些同学甚至已经升级成为“公公婆婆”了。
在这次年初二新春聚会之前,同学们也已经安排了几场分别在家乡、吉隆坡以及南马的聚会,同学们纷纷拨冗参与,让这份同学情谊更显珍贵。
我们很高兴的邀请到当年两班毕业班的级任老师(郭玉云师及林建华师)莅临我们第一次小学毕业同学的新春聚会。郭老师今年已经80多岁,而林老师也已经70多岁了,事业有成的同学还特地包了红包给老师,以表达感谢老师的教育恩情。
当然,“月有阴晴圆缺、人有悲欢离合”,在过去的38年间,大部分师长以及部分同学已经离世,这让大家更加珍惜这次难得的重逢。有同学在分享时哽咽,心中的激动不言而喻。
人生聚散本无常,这次的再相聚让我更深刻的体会学校教育所能发挥的力量。早期的农村教育没有发展得太好,不过,同学们至少在学校有了一些基本的装备,让大家有一技之长,得以让下一代能接受更好的教育。现在有些同学的儿女,有的已经是医生和专业人士、有的正在接受大专教育、包括就读法律及会计专业等,可见都已经迈向教育所要达致的目标,让大家往成人成才的方向迈进。
我当晚分享及建议同学们应当要发挥华教的“饮水思源”精神,支援母校的发展。大家除了照顾好本身的家庭,也应当要关怀社会,发挥中华文化的博爱精神,去照顾弱势群体。
我在想,若全马各地的华校校友,新春期间除了吃喝玩乐外,能一起对母校、师长及社会献上关怀,那将是对教育的真正礼赞。感佩老师们的付出,感谢同学们的努力,有您们真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