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的这个时刻正逢国外大学寒假,学校常有毕业生回来走走看看,也给我们老师们带来各种在国外生活的故事。看著那些当初青涩的学生进入生命另外一个阶段,再回到母校诉说著自己的生活,不管是振奋人心的故事,还是让人觉得扼腕的情节,其实都是孩子长大的轨迹。
执教这些年来,也带了好几年毕业班的课,似乎带毕业班的老师都需要处理孩子们的生涯规划问题,而我都非常鼓励孩子尽可能到国外去生活一段时间,体验自己在马来西亚没有体验过的事,接触在国内没机会接触的人。好好跳出从小到大的框架去生活几年,返回马来西亚后,对这里的一切将会有截然不同的体验与感受。
带来思维冲击
二十多年前开放国内的私立学院后,学院犹如雨后春笋,今天不管是独中统考、国中大马教育文凭(SPM)、大马高等学校文凭(STPM)或是国际学校的ICGSC、A-Level等学历,都能够为自己找到一个升学的机会。因此不少学生都会挑战说既然国内可以升学,为何还需要浪费更多钱去留学?在国内的课程有的还比外国留学所需的时间还短,省钱之馀,还能够更快的进入职场赚钱不是更好?
很多学生误认为大学是职业训练的最后一个阶段,只要能拿到一个学位,表示未来就能够根据所学找到一份工作,成为某个领域的专业人士,从此过著幸福美满的生活。作为一个走过这些阶段的我们,其实都知道这只是一种美好的童话,事实上大部分的人的事业都与自身在学校课室所学的没有直接关系,反而是人际关系、语言和文字沟通技巧、团队合作能力、领导能力才是决定能够走多远的项目。
走出去,因为全世界教导一加一都是等于二,管你是著名的哈佛大学还是国内不知名的小学院,每个领域的专业知识都是八九不离十,不同的部分在于学校提供的环境与老师、同侪之间的互动关系。只要是走出去,就肯定是面对与留在国内截然不同的同学、老师,与这些不同国家、不同成长背景、不同文化养成的老师、同学互动,注定会带来思维上的冲击,很多觉得理所当然的事情,很可能就变得不平常,需要去思考,甚至成为一个需要解决的问题。
再回来,经历这些社会、文化等方面的冲击后,回到大马,将会发现自己与身边亲友习惯的思考模式不同,也将能够理解为何别人会有不同的思考模式,更能明白与做到换位思考,从中找出自己的独特性。在今天的社会,不再是希望大家平头式的成为一样的人,这个社会的趋势反而是需要每个人凸显自己的独特性,而走出去,再回来是最有效地其中一个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