诚如某些论者所指出:选举并非政治的全部,人民不应把对社会正义或理想的追求都寄托在选举,以及所推选的议员及政权之上,而忽略平时对各种面向及管道的政治关怀和参与;或者对选举“太过认真”,以至用心、用力过猛而不慎伤了自己,也伤了别人,造成社会“撕裂”。
质言之,上述说法并没错,惟若被用来调低、转移、淡化,乃至否定选举的重要性,恐怕也挺具误导性也!尤其对于如本国那样陷于太久、太稳的一党专权之下的社会,恐怕选举还是最关键、最全面、最彻底的改革通道。毕竟唯有通过选举,才能和平地动摇、牵制,乃至推翻开始走向无远弗届的专权体制,然后才有更进一步寻求正义或实现理想的权能和资本。
当然,人们也不能对一两次选举所可能带来的政权轮替过于乐观,毕竟有些改革或建设决不会在短期内实现。若太急于求成,冀望通过一两次政权轮替就看到正义的全面伸张或理想的普遍圆成,恐怕会倍感挫折、失望。
唯有时间证明一切
如说此次希盟替代了国阵掌权,面对的可是经几代政治玩家(包括敦马哈迪)用超过一甲子时间建构起来,渗透社会各阶层、各领域,乃至各角落,有如巨型蜘蛛那样的一党独大专权体制及“文化”。要一一砍断其有形无形的威权宰控,还社会本该享有的人身、思想、言论、信仰等自由及平等,恐怕五年十载,乃至廿载的时间根本都不足够。
目前坊间某些人担心的,包括希盟政府的“国阵化”,即也走向专制滥权,甚至老马的“独裁”复辟,另外就是在野的国阵为开拓生路而投向更极端的种族主义和宗教主义,结果激发更严重的社会矛盾和撕裂。
坦白说, 这两种情况都有可能发生,尤其若所谓“两颗烂苹果”的理论属实。选前不少人坚信希盟没比国阵“清白”或“高明”多少,所以主张别对改朝换代抱太大的热情。某些人甚至把老马和土团党看成比巫统更危险的极端因素,而行动党则比马华和民政更“无作为”,而且“不代表华人”。
而今方完成政权轮替,唯有时间能够证明所谓的希盟“烂苹果”是否真的一样烂,甚至更烂(若不是的话,不晓得那些选前高唱“两颗烂苹果”论者会否坦然认错)?目前为止,希盟政府的确展现了一定的改革思维和动作,惟到底能够坚持多久而不松懈、妥协或变质,尚有待观察。
无论如何,本人相信:基于政权的前景不甚稳当——毕竟五年时间一晃就过,而且在野势力不容小觑,更甭说前朝留下来的烂摊子恐怕极不容易收拾,稍有迟缓、差错或改革过猛,都容易招惹民怨,造成统治的正当性受损。
所以希盟政府若够清醒,只能在有限的时间之内,尽可能把国阵建立的党国威权解构,恢复或创建一个活跃的民主体制(如三权分立、地方选举,乃至地方自治等),才能不仅保护人民,也保障未来,包括再度沦为反对派的未来。这意味著希盟不太可能变质为国阵2.0。
当然,最理想的发展是:不是希盟“国阵化”,而是国阵“希盟化”,摒弃其种族主义为基的一党独大专权模式。为此,人民的确不仅该监督希盟,也应监督在野的国阵,施压于之,逼其转型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