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以为经过那么多年的扰扰嚷嚷,人们应该已很清楚种族固打制的问题何在,然没想到近来还有论调主张如此制度其实对华人或不无好处,因为随著华裔人口比率不断下降,包括若有一天外劳等外籍人口超越华裔时,它正好可以保护华人的利益。某些别有现实考量的不肖政客提出如此论调或也摆了,没想到也有评论作者应和之,实在叫人喷饭。
质言之,所谓“反对种族固打制”,重点是反对单以“种族”作为任何影响面广大的公共制度的划分、区分标准,因为这已悍然违反公民平权的大原则,而非反对固打制本身。固打制如行使正当,的确可以帮助一社会的弱势者,但以种族作区分,实属不当。
难以判定弱势者
毕竟,一方面种族不像性别、种姓、阶级、年龄、地域、经济、文化因素那样有比较明确的“弱者的共性”——如说普遍生活在“文明边缘”的原住民,其经济和文化形态导致其人在现代化过程中备受忽视,乃至排挤、剥削,所以给予他们的某种固打乃应当。
另外,如印度的“达利特”,即贱民,因为遭受社会长久的歧视,社会流动起点很低,所以给予其人某种固打也是合理的。某些社会给予女性某种固打优待,如议会议席或是官职,也是基于同样的道理。
至于种族,由于身份边界太松且广,根本无法有效确定谁是弱势者,结果导致不是弱势者也享受固打制的好处,同时也分薄了那些真正的弱势者所应当享有的固打分配。至于不是有关种族的弱势者,更是被晾在一旁,处境凄凉。
另一方面,以种族身份作为区分,根本就是在分化社会,为社会制造难以弥补的裂痕,甚至足以祸延数代人,毕竟种族乃最容易点燃社群对立和矛盾的因素之一。
不过,很无奈的是:恐怕当年参与规划如此固打制者,某些根本就不顾及社会分化,而是在利用它来巩固权势。虽不能否认当年民间的确有一股不小的种族对立情绪,但屈服于如此情绪而设计影响国家长远利益的建制,根本不是有远见、有担当的立法者和官僚应当做的事,而是投机的民粹主义。
最后想多提的是:只要当权者仍然倾向于狭隘的种族或是民族主义,尤其又是以威权方式治理国家的话,期望任何看起来转向有利于非主流族群的固打制能维系下去,恐怕是一种痴心妄想。入读国立高校的种族固打制(表面上)寿终正寝,就是一个明证。惟不管怎样,种族固打制于情于理终归还是不文明的,应当反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