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生部长苏巴玛廉去年汇报我国少女怀孕的情况,政府医院及诊所平均每年接到1万8000宗少女怀孕的案例,当中有1/4属于未婚先孕。2015年,砂拉越和霹雳州分别有2909宗及787宗少女未婚怀孕案例。霹雳州案例中有超过70%少女是在籍学生。
政府很注重未婚少女怀孕情况,因此这不仅影响年轻母亲和婴孩的健康,也带来辍学、弃婴等社会问题。像2012年登嘉楼州一名16岁寄宿学生在校园产子,并将死婴藏在书包一事就引起全国关注。为了协助年轻人面对未婚先孕问题,政府在各州设置护理中心,如柔佛州的“Generasiku Sayang”、马六甲的“希望学校”、砂拉越的“少女未婚怀孕一站式服务中心”(OSTPC)。这些中心收留未婚怀孕的女性,并提供庇护、教育、医疗、心理辅导等服务。
上述服务虽然重要,政府还应尝试从广泛的社会网络著手,唤醒民众对少女怀孕问题的醒觉。我认为第一道防治少女怀孕的关卡非教育机构莫属。我国的“性教育”不是特定学科,通常是由科学或辅导教师教导学生认识性器官和功能,及一些基础性知识。有些教师可能因个性缘故,在教授时或许含糊带过,或许无法回答学生提出的“性”疑问,以致学生投诉上课时无法获得足够的性观念和性知识。
需培训专业师资
从整体认识论来看,教育部可以尝试把“性教育”纳入健康教育/辅导课程,引导学生从个人和社会层面,逐步认识身体、心理和家庭生活健康,捍卫身体权益和培养性观念。举例而言,学校除了教育学生认识性器官和实际讲授避孕知识外,也应与学生讨论过早的性行为需要付出的身体和社会代价,如怀孕、终止学业。必须注意的是,这些讨论不应带著严苛的道德评价或恐吓如播放堕胎影片,否则可能弄巧反拙。
美国综合性教育模式倡导者认为公开且坦率的讨论性知识很重要,就我的教学经验,当老师能够和学生态度坦然的讨论性知识,满足同学的好奇心,他们就不会对性器官或性行为有太多误解,例如性器官是肮脏或性行为是恶心的。如果老师含糊回答学生的疑问,将导致学生尝试通过别的管道探索,可能带来严重的性误解。由于我国民风较为保守,因此专业的师资培训显得重要,所以政府除了设置护理中心,更应培养专业的健康教育师资人才。
如果教育部可以规划完善的健康教育课程,培养专业的教师授课,让学生在老师的带领下,通过有系统的课程认识自己的身体,学习与别人交往时如何尊重别人和保护自己。我认为政府和学校在很大程度上,可以保护那些因为好奇心和不足的性知识,而付出过早怀孕带来的身体健康问题,甚至青春岁月代价的少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