坊间有所谓“神”者,一般指非常受群众欢迎、爱戴、追捧的各行各业人士,易言之,“神”有可能是民粹产物。如此产物,若只是娱乐界、艺术界、技艺界,乃至学界、商界、宗教界者则已,惟若其人跨入政界的话,就有必要稍加注意了,因从政者或有朝一日会因掌公职而大权在手,若纵容其借民粹影响力来恣意妄为,诚有可能会祸国殃民。
职是之故,近些年来媒体界部分人热衷于对政界之被“封神”者“关爱有加”,经常给其聚焦和报道,尤其一发现“蹊跷”即放大、紧追、猛爆料,一些兼任“评论人”者则当然不放过对其进一步辛辣“点评”。说实在的,如此努力诚已为本国舆论界开辟了“疑神”和“伐神”的一股风气和某种风格,大有不畏民粹偶像,敢于“逆鳞”的铮铮风骨。
标签合理化
诚然,为人民揭破迷思、清算“伪神”乃极有意义的事,不过平心而论,“神”的封号到底是谁先为谁按上,又是谁一直紧咬不放、一再循环的呢?由此不免叫人联想到苏东坡和佛印禅师之“心中有佛”及坦山和尚背女施主过河的“传说”。总之,不管当事人如何想、如何回应,媒体和评论人要给某人“封神”,某人就是“神”了。仿佛“神”的标签多少合理化——至少“合情化”了各种颠覆、讨伐“伪神”的“义举”。
然也许更令人不解、困惑的是:部分媒体和评论人虽常参与“疑神”和“伐神”,却同时又有“造神”之举,即对某些政治人物竟然仁慈、慷慨、同理、欣赏、钦慕得“出脸”,甚至不惜腾出大量篇幅来为其开辟宣传、论述空间、费大量笔墨来为之解释、陈情、喊冤、美言、游说等。当然,这些媒体和评论人不会为其所“情倾”者冠上“神”之名,惟其表现,实已有“崇神”的水准了。也许在这些人心目中,光明的政治“真神”,毕竟是存在的。
脱离不了人治思维
伐“伪神”而崇“真神”,若是当下媒体和评论界对政治现象及课题的普遍识见和态度的话,实在叫人不得不为国家的前景感到担忧。显然,不论是讨伐或尊崇,“神”的常登版面、常上舞台、常享受镁光灯,都多少说明了这社会仍脱离不了人治思维。部分媒体人、评论人虽常批评、嘲讽一些民众过于民粹主义,对领袖不分青红皂白地盲目支持、拥戴、袒护,惟检视其自身表现,只能说:“五十步笑百步”。
最后,不得不说的是,媒体热衷参与“造神”,尤其公然替掌权的既得利益者涂脂抹粉、开道引路、摇旗作势,实在有违媒体伦理。再这样下去,最终被受众唾弃,恐怕是“自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