坊间某些论者似乎比较热衷于引导人们从“权争”的角度来解读当下的政治现象和问题,所以时不时就会搬出“政治失意者”、“政治输家”之类的说法。
诚然,政治往往离不开从政者之间的竞争、较量、“斗法”等,但光把注意力聚焦在“角色”之间的摩擦、拉扯、纠葛,忽略了背后更宏观、本质、关键的背景及因素,那诚是在“看戏”,而非“论政”。
许是观念、眼界有限,抑或“别有用心”,这些论者倾向于把政治简单化为一场又一场的“大戏”,满是各号人物粉墨登场、各展身手。而其作为“冷眼”的“观察者”,就一径在“月旦人物”,偶尔调侃、嘲讽、揶揄、痛斥、指控、赞扬、歌颂、吹捧等。
政治虽本含戏剧性,但经这些论者时而夸张的编排和渲染,其“剧情”就更为“跃然纸上”(或“网上”)了。
当然,论者要怎么评乃其自由,不过广大读者习惯了如此“戏评”,除了跟风地对人物评头论足,若不晓得或不关注政治更关系各种“制度因素”的话,恐怕只会耽误了国家的改革及进化。
需从体制本身做起
毕竟,若不从体制本身的理性检视、剖析、修正、整治、改良、转型等做起,一社会绝对无法超越其当下的模式和格局,乃至还会停滞、退化及沉沦。遗憾的是,某些论者就是老爱有意或无意地回避、淡化、模糊化体制因素,勤于把一切都归功或归咎于“人”。
由于人的“不完美”、“不稳定”、“不可靠”,某些论者就自然而然地对政治做出相对悲观的“现实”推断,尤爱质疑、宣告“改革”、“替代”、“转变”等乃不可能实现的“梦想”,任何体制变动都只会换来更糟的结局,甚至灾难,因事实已“证明”所谓改革者,也不过是人性大有缺陷的“野心家”、“空想家”、“骗子”等。
自不待言,如此论调对维持现状最为有利,难怪某些人不免要怀疑:这些论者或是当权者悉心安排的“枪手”?
质言之,正由于人性有弱点,制度方是最该著手改革或改良的层面,以求能借客观的“公共理性”来制约或协调之。
然而,把政治当大戏来看的社会,往往就是忘了体制问题,只懂得一边不齿于“小人”、“伪神”造乱,一边又期望“明主”、“真神”来打救,连媒体(尤其选举来临之前)也热衷于花大量篇幅来“造神”。
殊不知如此下去,真正的“政治失意者”,不会是任何政客,而是全体人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