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谓“普世价值”,虽不一定是绝对、永恒、必然的真理,但也不是如一些价值虚无主义或相对主义者以为的,乃毫无根据和意义的东西。是以,某些国家的领袖方会口口声声高唱“中庸之道”、“宽容”等,包括严厉谴责所谓“极端主义”、“恐怖主义”、“无政府主义”之类。
至于某些宗教人士一方面质疑、抨击所谓“西方价值观”,另方面却极力宣扬、推销本教教理和信仰的普世性,则是自相矛盾,乃至虚伪的。
惟当然,普世价值毕竟是一种话语“建构”,乃从很多思想精英的思索、论析、启蒙,以及社会各阶层人士的具体实践中,逐渐提炼、结晶、综合出来的。虽不能否认过去两百多年来,由于西方文明的政经文教强势,所谓“普世价值”,不免带有很浓厚的西方思想及文化传统的味道,但这并不意味著当前的普世价值,就无法与非西方传统协调、融汇、整合,也并不意味著非西方元素将永远无机会纳入,甚至主导未来的普世价值。
实际上,在东亚世界,所谓“普世价值”,曾是中国人主导的“儒释道价值”,尤其是儒家价值,更是话语主流。至于在南亚,印度教和佛教价值的影响更是广布社会,直到约10世纪后,伊斯兰价值逐渐融合或取代之。总之,在以前交通和交流相对上不是那么方便的时代,各区域本就有各种“版本”的“普世价值”。普世价值几乎是随著族群和文化的频密交往而必然产生的,毕竟不论愿不愿意,人总得于相处之际寻求某种共存之道。
今天国内某些政客和论者一再质疑普世价值,实非“不正确”,乃至是有意义、值得鼓励的,不过某些人实在没做好功课,连对“价值”本身是什么都还未搞清楚,更不明了今天所流行的普世价值到底是如何被建构起来的,也无法理解其何以那么重要、那么受世人认可,妄想凭“西方”、“外来”、“殖民”、“异教”等标签,就把其排除在外,或淡化其相干性。
质言之,现代西方文明的强势不是没根据的,其价值的普世性,亦非没道理的。虽说其文明发达的基础,与其掌权者过去几百年来对非西方社会可耻、可恶的掠夺、侵占、剥削非常有关,而且至今都还没足够反思、认错和赔偿(恐怕比军国日本更不如),但也不能否认其文化界、思想界在如此发达的基础上,的确探索和创造出诸多优良价值。这犹如古希腊灿烂的思想文明,包括人道主义,多少亦建立在奴隶制的支点上。
能够超越西方的价值和论述主导是很健康的事,惟这必须建立坚实的知识和思辩基础上,包括深度了解西方,而非如当下的某些政客和论者那样,不知自身浅薄的乱骂、胡诌一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