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马是个充满矛盾的国家,而且不少矛盾还是无法自圆其说的,如一方面马来伊斯兰教徒,基本上皆是逊尼派(Sunni)回教徒,谈同一种马来语,自认是马来人,也多出自同一源流的学校,可就是不团结,且不团结的基础还在扩大。
不但不团结,甚至还发展到互指对方为异教徒(Kafir-mengkafir)的程度。实则,在中东,如埃及,同一个人种、同一种语文、同一个宗教,也同是一个教育体系的产品,可就是互相残杀。这都显示了,一个国家、一种文化、一种语文与团结并无必然的因果关系;可长年以来,就是有人硬要说,单一源流教育是国民团结的必要条件。真是睁眼说瞎话。大多数马来伊斯兰教徒不懂阿拉伯语,也没有阿拉伯朋友,当然也没接触过阿拉伯人,可不少马来伊斯兰教徒却自认很认同伊斯兰教;显见,想像的共同体(Imagined Community)的想像作用,比实体接触更为作用。
这个实情实况导给人的启示是,团不团结与接触与否,没有必然的联系。同理,它与一个民族、一种语文、一种宗教,也没有必然的关系。因此,要实现真正的团结,关键在于社会公正,与合乎人类自然公正感的体制、政策与做法。此外,更须认识到,团结并不等于一言堂、思想国有化、感情党有化,全民皆是没有脑的羊群,跟著牧羊人一条道路跑到黑。
马来西亚另一个团结论的荒唐之处是,团结必须建立在支持巫统∕国阵的前提条件下;不支持巫统∕国阵,巫统∕国阵就会搞破坏,或者煽动族群情绪,什么华人夺权论,非马来人威协论等,都会铺天盖地而来。这就是大马钦定的国民团结观。不支持巫统,巫统就要分裂人民,而前首相敦马哈迪就是其典型的代言人!马来西亚就是这样一个不可思议的国家。这种顺我者昌,逆我者亡的心理,更会致成封闭的心智。
回头谈为何马来人不团结,著名旅美马来时评作家巴克里慕沙(M.Bakri Musa)在《解放马来人的心智》一书里(2013)提及,马来人内部(Intra-Ethnic)的不团结,比族际(Inter-Ethnic)的不团结更严重,更难处理。之所以,马来人的不团结至少有三类,宗教的、社会经济的与意识形态的,而禁锢的心智,更令这些分裂难以处理。
宗教的分歧与斗争,自20世纪初期以来,便已存在。它虽在1970年代得到缓解,但之后更为两极化;意识形态的分裂也曾在1940-60年代盛行过,后虽趋缓和,可又出现日趋恶化的社会经济分裂,此外,尚有保皇派与共和派之分裂;除此之外,依笔者之见,还有一种日趋明显的自由派对保守派,或世俗派对宗教主义的分裂。在信息化与信息技术普及化的今天,这个自由世俗对保守宗教主义的分裂,应会日趋扩大,此点,也见之于土耳其与埃及。
说起来,即便在欧美发达国,也免不了有分裂,如左右对峙。这些对峙本不是问题,问题在于有没有处理冲击的制度化机制,如巩固的宪政民主、普世伦理、社会公正、对话文化,求同存异的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