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知,目前世界上共有210个国家与地区。这些众多的国家与地区,应如何分类?一般从政治学的世界体系(World System)理论来分,通常可分为第一、第二、第三,甚至是第四世界。从经济角度分类,最常见的是发达国与发展中国家,或是工业化(Industrialized)与非工业化国家。
发达国也称为工业化国家,一般来说这类国家已实现工业化,生产自动化与劳动生产力也较高。根据这分法,目前发达国有29个,发展中国家有156个,而转轨国家(Transitional)(指苏东欧等国),则有25个。除了这些分类外,也有人用新兴工业化国家(Newly Industrializing Countries)来形容新港台韩(有时也包括泰、马等国)。最近则流行用新兴市场(Emerging Market)这字眼,而新兴市场经济体,通常指中、印(度、尼)、泰、马、巴西、阿根廷、南非、土耳其、墨西哥等约25国。
由于上述分类法较为笼统,世界银行便按照人均总收入来划分国家分类的方法。当然,其划分标准非一成不变,而是每几年便重新定义(参照列表)。
2012年,大马的年均收入为9,974美元(32,615令吉),属于中高收入国分类。此外,还有一类被称为最不发达国,这类国家共有48个,多在非洲,其人均收入低于745美元(2,436令吉),占全球总人口的约12%,其日均消费额不足2美元(6.5令吉)。他们也是被全球化所忽略的最不发达国。有些政治经济学家,喜欢用南穷北富,南北对立来形容当代世界;其实,南南差距,即低收入与中低收入国间的差距,也是很突出的。
为何世界上的国家是富国少,穷国多?而且发展中国家间,又出现日趋明显的分化与增长差距(Growth Divergences),是个很值得究竟的课题。对已陷入中等收入国陷阱近20年的大马言,更具有迫切意义;因为,大马已日趋菲律宾化,也就是,从优秀生沦落为落伍生。
说起来,这问题的根源其实在政治而为经济,特别是权力市场化(或称权力资本化)。也就是,本来应是相互制约的政治、行政权力与市场间,应相互独立,可自1980年代后期以来,权力与市场逐渐结成寻租联盟,形成权力寻租。两者的“不神圣的结合”,使市场职能不能健全发挥,反而被进一步扭曲,阻碍了自由竞争。因此,要如何使政企分家,回复自由竞争,最终还得靠政治来解决。
从经济的角度看,这问题则涉及了生产力增长(Productivity Growth)、技术进步、稳健的宏观调控、人力资本的发展、制度创新、良好治理、创业家精神、公司治理等。而大马要实现高收入国,生产力增长是最关键因素,其他劣质投资反而是祸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