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得在2011年,本地媒体曾经大事报道国家元首将告别拥有80多年历史的旧皇宫,搬迁至位于吉隆坡大使路的新国家皇宫的新闻。媒体报道说旧皇宫的前身是一位华人富翁的私人住宅,当时我觉得很好奇,招待过无数外国首长和最高专员,见证历届首相和内阁部长成员宣誓就职的国家皇宫,究竟曾经是哪位权贵的家,又是如何转变成尊贵的皇宫?
最近工作时,接触到陈琼女(Chan King Nui)写的书《从苦力到百万富翁——陈振永1873-1947》(From Migrant to Millionaire——Chan Wing 1873-1947),才知道旧国家皇宫原来是她的父亲陈振永(又名陈永)建造来作为一大家子居住的大宅。陈永出身在广东新会一个贫穷家庭,他在少年时和兄弟来到南洋谋生,曾经做过矿工和书记。在经历过一段艰苦日子后,陈永以自己储蓄到的钱开始做生意。他先是经营锡矿场,后来涉足白米贸易、橡胶和银行业,最终成为一位著名商人。
陈永除了事业成功外,最让人津津乐道的是他众多的妻妾和孩子。根据陈琼女的书,陈永至少娶了8位妻妾和育有26名孩子。当时陈永的妻妾和孩子分别居住在香港和吉隆坡。为了让一家人可以住在一起,陈永决定买地建造可以容纳众多家庭成员的房子。他买下吉隆坡泰勒路(Taylor Road)一块13英亩的土地,再邀请著名的Swan&McLaren建筑师事务所负责设计当时马来亚“最大的房子”。
这栋房子在1928年动工,陈琼女在书里称呼她富丽堂皇的家为“大宅”(Big House)。
她回忆道,大宅低地处有座池塘,池塘里有种满九重葛(Bougainvillea)的小岛,那是一幅非常美丽的图片。在陈永的大宅里,所有的家具都是从英国进口而来。大宅里有两个起居室,在西翼的起居室有当时最新款式的留声机,当陈永空闲的时候,他就会坐在那里听大戏,偶尔也会叫孩子一起听。陈琼女说幸运的是父亲不常叫他们作陪,因为那是一个很闷的活动。在另一端的起居室则是置放一座钢琴,作者称它是“奇妙的玩意/机器”。
在大宅的底楼,设有分别招待男女客人的房间。虽然平常很少客人拜访,不过佣人时时维持客房的清洁。大宅有宽敞的饭厅,可以容纳至少10张桌子,陈永一家平常用餐时一般是摆放3张桌子。陈永和儿子使用中间的桌子,妻妾和年长的女儿坐在一起,另一张桌子则是年幼的男孩和女孩使用。
陈琼女和家人在这里度过13年快乐的家庭时光。不幸的是在1941年日军侵占时期,陈永携带家眷离开马来亚后,日军就占领大宅。日军走后,大宅又成为英国皇家空军的寓所。二战结束后,雪兰莪州政府向陈永买下大宅作为雪兰莪苏丹官邸。联邦政府在1957年购买使其成为国家元首的官邸。
陈永是中国移民南来马来半岛,靠著自身努力白手兴家的传奇人物。翻开陈琼女书写她父亲一生及大宅故事的书,让人仿佛掉入时光隧道里,回到以前劳苦的矿工拚搏向上,成功跻身上流社会的传奇世界里。陈琼女对大宅的历史回忆,也让我们窥见私宅辗转成为国家皇宫故事里有关独立建国的历史背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