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友看了我之前的〈苏禄军的疑问〉与〈我仅存的天真已不复在〉两篇文章,他的读后感是我主张如果大马政府在苏禄军入侵沙巴时,可以及时反应过来,以我国的武力是可以解决他们。朋友的想法是苏禄军事件有其历史缘故,他是从“反战”和“反暴力”的角度来看待此事。
非常感激朋友的提问,我重新阅读上述文章,发现需要反省一些写作上的习惯,避免在一些重要议题讨论时误导了读者/自己。在〈苏禄军的疑问〉一文中,我质疑纳吉政府对付净选盟2.0和3.0与处理沙巴苏禄军的手法不同,政府在面对前者时是粗暴的镇压,面对后者则是拖延很长一段时间及军警死亡后才反击敌军。我以比喻的方式写到“政府如按照对付净选盟的方式(催泪弹、水炮)处理苏禄军,苏禄军即使大命不死,也无余力扩张入侵范围”。
在〈我仅存的天真已不复在〉文章里,我惭愧在西马生活的自己对沙巴真实的社会情况所知甚少/浅。当苏禄军入侵登入拿笃和驻扎在甘榜丹道和后来引发的驳火和军警死亡后,才意识到事情的严重性。我认为如果政府果断处理,先发制人的派出军队围剿苏绿军,凭我国的武力是可以“秒杀”200名不到的武装分子,也不会失去8名军警的生命。
如今看来这些论调确实含有尚武的意思,然而我如今细想,自己是气愤政府当初对净选盟的粗暴态度,惋惜军警殉职和不忍沙巴民众因战争受苦,不过想深一层,我并不希望政府用“歼灭”敌人作为唯一的解决方式。
沙巴大量的外来移民,包括苏禄后裔都是事出有因,政府除了追剿和歼灭残兵外,还有其他的处理方式,例如:在苏禄军入侵初期就遣返他们或是扣留后采取法律行动、加强沙巴的边防、彻查沙巴非法移民问题等。
我不想歼灭成为唯一的方法是因为在一场战争中,除了射死敌人外,也随时赔上自己人的性命和其他人的安稳生活。
我国保安部队和苏禄军12日上午枪战,敌方有3名恐怖份子丧命,我们也失去一名军人。晚上又有一名军人在运送物资时不幸车祸身亡。沙巴当地居民也因这场战争受苦,他们逃离家园住到礼堂,失去经济收入等待救援。有些贫穷的民众甚至买不起粮食,让人感到难过。
我反省到身为一名评论人,在撰写文章时必须更注意措辞、思前想后,因为一些口语上的比喻或意见在诉诸文字时,往往变得更具有“说服力”,也可能会因此误导读者。我很感激这位朋友对我的提问/提醒,人生有一益友,我心存感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