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六四天安门”23周年纪念,香港和台湾都举行悼念活动,要求中国政府平反六四运动。八年前,台湾现任文化部长龙应台以作家身份写了一篇〈谁不是天安门母亲?献给丁子霖〉的文章。文中说到:“六四”屠杀代表权力的野蛮,理性的丧失,人性的沉沦,只要一天不平反,它就一天刻在北京政府的额头上。带著这样的“黥面”,你如何以文明的姿态去和台湾人或香港人谈“统一”、谈“爱国”?
20多年前发表《野火集》的龙应台,对台湾社会有深刻影响力。台湾报人杨泽认为龙应台是新时代文化评论家,也自期是一个有高度伦理反省能力的自由人与现代公民。多年后的今天,当立委质询龙应台对六四有何看法时,昔日敢言的她说自己“身上背负未来两岸交流的任务,无法在立法院发言”。立委邱志伟认为在人权议题上,龙应台应该持有作家立场,后者回应到“现在不是作家,对于任何一项议题要全方面思维,尽量不把个人意见和立场置入国家机器之中。因为用作家立场做决策是很危险的事情,作者是可以有勇,但是一旦背负著社会期待,有勇之外,需要有谋”。
我一向认为好的作家,他的文章内容与其个人立场应为一致,否则就是口里不一;而一个好的政治人物,在服务民众时应该要保持坚定的个人信仰与立场,不然就落入当权阶层的谄媚漩涡里,给人图一己之私的印象。好的作家要有勇,勇于批判社会不公义现象;当作家成为行政体制下的官僚时,他们除了保持勇气之外,也要有谋略──思考如何运用其影响力和公共资源,创造符合社会公义的论述和完成民主进程的工作。
从前是作家的龙应台,要求中国政府平反六四运动,才能用文明姿态向台湾和香港谈统一;今天,她肩负文化部长的身份,为了两岸交流的神圣使命而拒绝对六四表态,不愿加入作家/个人立场。龙应台从作家转换至官僚身份后,如今是“有谋无勇”。她失去对六四贯彻始终的态度和勇气,她的“谋”只是站在国家利益位置上,履行官员责任以确保有让当权者满意的两岸交流成果。从前一个具备反省能力的公民兼作家,在今天竟然变成国家机器里的“楷模政务官”,权力给好作家带来的质变,还真让人感慨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