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将在年杪上映的《星际大战:侠盗一号》(Star Wars:Rogue One)相信是许多星战迷所期待的,而许多相关周边产品也陆续被引进市场。要是你也是正寻找星战“周边产品”的其中一位,不妨到博物馆一睹星战人物系列的皮影戏偶吧!

皮影戏是马来传统民俗表演,以牛皮制成的皮影戏偶,配上系在某些关节上的竹竿,来控制它们的“行动”。大马皮影戏剧目一般以印度文学著作为基础,如《罗摩衍那》和《摩诃婆罗多》。然而,这些“古老”的故事如今已无法引起一般年轻人的瞩目,他们更热衷电影院新上映的电影,而皮影戏正在慢慢地消失在人群中。“不要问我皮影戏什么时候会消失,我只能说未来它会绝迹。”马来西亚第13代皮影大师莫哈莫达因奥斯曼(Muhammad Dain Othman,又称Pak Daim)曾在一篇报导中说道。

从2012年误打误撞开始,两人合作变成三人同行,最终目的只有一个:推广皮影戏文化。左起为Tintoy Chuo、Pak Daim及Take Huat。
从2012年误打误撞开始,两人合作变成三人同行,最终目的只有一个:推广皮影戏文化。左起为Tintoy Chuo、Pak Daim及Take Huat。

聚集群众 重现观影氛围

“是啊,每样东西都有自己的宿命,我们能做的便是努力将它继续保持下去。”Fusion Wayang Kulit创办人Tintoy Chuo(卓元炳)误打误撞开创新世代皮影戏,成功吸引年轻一辈的目光。他笑说自己也没想到,第一部星际大战皮影戏的上映会吸引如此多的星战迷前来观赏。

当天,许多星战迷都盛装打扮前来出席这场“首映”,看到黑武士“登场”时,还同声欢呼起来。“Pak Daim告诉我,这跟以往民众看到传统皮影剧目主角登场时的反应一样热烈。”将经典电影角色套在传统文化身上,相等于“与时并进”。Tintoy认为,只要遵从传统形式去做,无论皮影戏的角色、剧目是什么,都不会改变皮影戏的本质。

“星际大战”是Fusion Wayang Kulit制作的首个皮影戏偶系列,这个系列一开始只有黑武士(Darth Vader)和天行者(Luke Skywalker)。接著,制作团队将旗下的皮影戏偶衍生到“星际大战”系列、“超级英雄”系列、“李小龙”系列,就连应节的万圣节、圣诞节系列都有相关的皮影戏偶出现。凭借社交媒体的传播力,Fusion Wayang Kulit早在2014年便冲出海外,到新加坡举办了首场海外展览。上个月刚在国家视觉艺术画廊(National VisualArts Gallery)结束了一场展览,10月杪又会到德国与奥地利展出,11月中则会到国家博物馆进行长达3个月的展出。

“台上三分钟,台下三年功”这句话一点都不假,为了编长达20分钟星际大战皮影剧,团队花上了整整一年的时间。
“台上三分钟,台下三年功”这句话一点都不假,为了编长达20分钟星际大战皮影剧,团队花上了整整一年的时间。

参加艺术展览 意外走进皮影戏

开始接触皮影戏时,Tintoy不过是为了参加一项展览。该展览以艺术为主轴,没有指定主题,让他苦恼了一阵子。后来,他想到以传统文化为出发点,因此选择制造皮影戏偶。“大马传统文化有很多选择,峇迪蜡染我不喜欢;木雕手工我不在行,所以最终选择了我最拿手的人物塑造。”

Tintoy是一名经验丰富的多媒体角色设计师,皮影戏偶于他而言就是另一种人物角色,于是他在皮影戏偶上植入一些现代化元素。“这样才能跟传统皮影戏偶有区别嘛!”由于本身是星战迷,加上自己特爱黑武士,因此在该展览中展出的便是黑武士与天行者。想起当年的情景,他不禁笑了起来,没有皮影戏知识的他只得与同伴Take Huat(郑得发)分工合作,尽可能在网络上寻找更多相关资料。基于雕刻手艺问题,当时的的皮影戏偶是送到工厂里以镭射切割,“价格可是手工制作的好几倍呢!”

星战皮影戏偶当时引起了好些回响,除了年轻一辈的关注,还引来了皮影戏大师Pak Daim的注意。“当他透过面子书找到我,说要来看我的作品时,我真的很紧张。”大师的莅临让Tintoy非常忐忑,一方面因为大师捧场而高兴;另一方面又担心自己的作品无法“过关”。所幸,最终作品都一一过关,成功得到Pak Daim的认可,才有了今日双方的合作。

从星际大战系列开始,Fusion Wayang Kulit陆续推出其他极具话题性的现代化皮影戏偶系列,包括“超级英雄”系列。图为系列中的超人。
从星际大战系列开始,Fusion Wayang Kulit陆续推出其他极具话题性的现代化皮影戏偶系列,包括“超级英雄”系列。图为系列中的超人。

注入创新元素 延续传统文化核心

星际大战皮影戏以的电影《星际大战》第四部曲为主轴,剧中除了有Tintoy钟爱的角色,也因剧名“新希望”(A New Hope),冀望皮影戏也有新希望、新憧憬。皮影戏中没有飞船、激光枪等这类东西,要把它搬到投影白幕上,需要反复思量。“好像飞船应该怎么入场、激光枪发射方式等等,我们都商讨了许久的。尤其,Pak Daim要确保这些呈现方式没有违反皮影戏的本质。”于是,他们向许多老同行征求了相关意见,最终才得以拍板定案。

Fusion Wayang Kulit的一般以牛皮制作皮影戏偶,但遇上特定角色,因颜色因素,需要以塑料材质作为替代。图为为数不多的白色皮影戏偶之一,风暴兵(Stromtrooper)。
Fusion Wayang Kulit的一般以牛皮制作皮影戏偶,但遇上特定角色,因颜色因素,需要以塑料材质作为替代。图为为数不多的白色皮影戏偶之一,风暴兵(Stromtrooper)。

革新的做法免不了会面对其他老行家的质疑:偏离正轨、破坏传统等都是行内人的对现代化皮影戏偶的疑问,但Tintoy认为这些做法只是随著时代的变迁将皮影戏做得更好,“再者,还有Pak Daim这个正统的第13代传人从旁把关,只要稍微有偏离原轨,他都不会答应。”

曾有不少从事相关研究的学者反对Tintoy对皮影戏偶所展开的革新,但这些人最终都被Pak Daim给劝服了,“除了崭新角色,其他细节,包括皮影戏声乐,我们都是按照传统方式来进行。”虽然已经获得认可,但需要面临的挑战仍不少,尤以人手不足为最大问题。团队中,各人都有各自的正职,因此每每进行表演时,都需要配合每个人时间。有时,Tintoy更得亲自调控音效与灯光,台前幕后两边跑。“Take Huat也一样,一人分饰多角,才能完成一场演出。”

“我们希望Fusion Wayang Kulit可以继续获得各方的邀请,到更多地方去推广皮影戏。”图为Fusion Wayang Kulit在2016年视觉艺术博览会上的展出。
“我们希望Fusion Wayang Kulit可以继续获得各方的邀请,到更多地方去推广皮影戏。”图为Fusion Wayang Kulit在2016年视觉艺术博览会上的展出。

推广使命 不轻易言弃

“要是有时光机可以回到过去,那我应该不会再选择做皮影戏偶。”Tintoy坦言,兼顾事业与推广皮影戏是一件非常累人的事,但有些事开始了便不能说停就停。步入这行,了解到更多皮影戏所面对的挑战与艰难,他告诉自己不能就此停下,“就好像你的孩子今天若是有某方面的残疾或面对某些人生挑战,你也不会把它丢掉,而是要想尽办法帮忙完成。”

创新之馀又得保住核心价值,并不容易,每每遇上新角色或新“配件”,都需要花上一段长时间去摸索及研究,甚至与Pak Daim进行“辩论”。即便如此,为了推广及传承皮影戏,无论面临压力或挑战,Tintoy 也会继续向前行。

各种极具现代化特色的皮影戏偶无论到哪里展出,都是绝对吸睛的。
各种极具现代化特色的皮影戏偶无论到哪里展出,都是绝对吸睛的。

新世代皮影戏蜕变

1.正规皮影戏备有5元素:白幕、灯光、音乐、戏偶及皮影师。

革新:Fusion Wayang Kulit将灯泡照明改为投影机照明,使荧幕更亮,照射距离更远;麦克风与电脑连接,顺应不同角色登场而转变成不同的声音。

2.传统皮影戏以牛皮制造皮影戏偶。

革新:某些需要以白色示人的皮影戏偶改以塑料材质制作,以保证其展示的颜色。

3.传统戏文以古代神话故事角色为主。

革新:以现代热门话题人物为主,但会在角色身上加入融合特征,如按照传统皮影戏偶的指定姿势、皮偶身型的倾斜度、反派角色添上尖锐牙齿等。

4.皮影戏偶仅有一边的手可以移动。

革新:按照日本动漫《超时空要塞》中女武神(Valkyrie)一角制作出来的皮影戏偶,是世界上首个可以变型的皮影戏偶。它可呈人型亦可转为战斗机。

“我们特别将李小龙手上的双节棍设为可活动的双节棍。”去年是李小龙的75周年诞辰,Fusion Wayang Kulit受邀参与一项慈善活动,于是制作了一款李小龙皮影戏偶作为慈善拍卖用途。
“我们特别将李小龙手上的双节棍设为可活动的双节棍。”去年是李小龙的75周年诞辰,Fusion Wayang Kulit受邀参与一项慈善活动,于是制作了一款李小龙皮影戏偶作为慈善拍卖用途。

要看最快最熱資訊,請來Follow我們 《東方日報》WhatsApp Channel.

热门新闻

阅读全文

10年前最后一次花钱 女子辞职过“0元生活”

阅读全文

豪华游轮病毒大爆发 241人集体感染诺罗

阅读全文

【天然气输管起火】 退休公仆惨遭火劫 9房屋被烧毁损失150万令吉

阅读全文

赴俄乌战场去年战死 台志愿兵遗物寻回“尸体已被动物啃食殆尽”

阅读全文

旧古仔路树倒压车

阅读全文

灾民何去何从 要尽快解决

阅读全文

古文具说时代故事

教育

文字让我们穿越时空,感古知今,并将文化思想流传后世。不论时代怎么改变,有一群人仍守著传统工艺的制墨厂与铸字行,亦或是搜罗...

阅读全文

舞动希望

教育

旋转,跳跃,弯腰,垫脚…除了语言,肢体动作也是人与人之间重要的沟通桥梁。She Moves Me全女班舞者希望籍由肢体的...

阅读全文

老地方艺术苏醒

教育

提起冼都(Sentul),许多人立马就想起了火车站。然而,这个曾为大马其中一个历史见证的地点,即将重建。在它重建之前,发...

阅读全文

街头盛放的艺术

教育

小时候,很多人喜欢趁著老师不注意,偷偷在桌子上涂鸦,或是写字,或是画画,许多人的艺术天分就是从这里慢慢“培养”起来。“在...

阅读全文

吉他弹动古典乐

教育

“音乐节”这类音乐活动在本地并不常见,以古典乐为主的音乐节更是少之又少。为了带动古典吉他乐在大马的风气,泰雷嘉吉他学院(...

阅读全文

走进新石器古迹

教育

保存古迹,刻不容缓;从斑驳的遗迹中,拼凑从前的记忆,更不容易。唯有努力保存古迹,才能保有文化的独特性,为文化永续保存尽一...

阅读全文

回收灯泡特工队

教育

“棕色放玻璃;蓝色放纸张;橙色放塑胶、铝和钢管…”小时候,这朗朗上口的广告词总是萦绕在耳边。唱了十多年后,我们知道该怎么...

阅读全文

买衣送衣行善举

教育

近期到纪伊国屋(Kinokuniya)或汉姆利玩具店(Hamleys)都可看到为慈善而做的CHALKapella。刚开始...

阅读全文

走入大马甘榜

教育

身处多元文化的国家的我们,总能在课本上学习不同民族的生活习性及文化,但你曾深入去了解吗?位于雪兰莪北部的一座小农村,能让...

阅读全文

贫困少女慈善家

教育

为偏远学生设免费教学网站,将百万酬劳全部用于公益,这些行为不是来自大人物或大企业,而是一个出身弱势的女孩…沈芯菱这个名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