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运动猝死,勿逞强过激
3月26日,意大利男排前国手博沃伦塔在赛场猝死;短短20天后,又一名25岁的著名足球员莫罗斯尼去世。不足一个星期,一名7岁的英国男孩在学校里与他的小伙伴们踢球时不幸死亡。
国际体坛猝死事件层出不穷,引起了不少民众的关注。我国近年也发生不少体育猝死案件,如4年前教育部副部长拿督拉沙里打羽球时猝死、上个月槟城东北警区副主任峇迪亚在打羽毛球时猝死等。大马奥理会秘书拿督谢国骥及羽毛球前国手关义明异口同声地表示,足球、排球、羽球是否成高危运动,取决于个人生活习惯与运动的密度。
但为防民众运动过激,酿成意外,两位嘉宾都希望我国体育场的设备与管理人的急救知识必须提升。
猝死(Sudden Unexpected Natural Death)是由于机体潜在的疾病或重要器官急性功能障碍导致意外的突然死亡。运动猝死(Sport sudden death)的最早纪录是希腊人菲皮德斯(Pheidipides)在西元前490年跑完大约26英哩回雅典,报告打胜仗的消息后。后来的美国女排选手海曼、奥运奖牌选手菲斯相继因运动而猝死,造成当时美国议论的浪潮。
2012年国内外已有超过4位运动猝死案例,无论是运动员或非运动员都无一幸免,难逃魔爪。大马奥理会秘书拿督谢国骥及羽毛球前国手关义明都一致认为,近年在球场上猝死的案件有增加的趋势,这与个人生活习惯或运动的密度脱离不了关系。
羽毛球前国手关义明表示,当今生活的节奏过快,很多人都在生活上承受过大的精神压力,以致影响生活作息。
“大家的夜生活也相当丰富精彩,以致精神不足,在这种状况下若进行过激的运动,可能会引起类似猝死的风险变得更高。”
量力而为 循序渐进
虽然我们经常都说篮球、排球、羽毛球、跑步都是“老少咸宜”的活动,但他希望大家在选择运动量上要学会量力而为,循序渐进。“在进行任何运动的同时,都必须先做好热身,毕竟羽球等运动都是容易让人心情紧张,运动激烈程度也相对高。”
大马奥理会秘书拿督谢国骥在节目上建议,民众不妨一个星期进行2至3次的运动,每次做30分钟,最重要是有持续性,而非间断性进行上述运动。最好的运动就是跑步或慢跑,这类运动可减少用车量,在交通拥挤的城市最适合。
据资料显示,运动猝死的定义为因运动发生症状并因此在6小时内死亡。致死的主要原因大都为心脏衰竭。数据曾分析31位因运动猝死的心脏切片发现:19位有心脏异常,包含心肌病变及冠状动脉疾病。
年过40岁发生运动猝死的原因绝大多数为心脏冠状动脉疾病,80%以上在运动的过程中会有不适的症状,包括胸痛、上腹痛、呼吸困难、冒冷汗甚至晕倒。至于小于35岁的年轻运动员,运动猝死以肥大型心肌病变为主。
羽毛球前国手关义明特别在节目上指出,有心脏病或高血压的民众是属于运动猝死的高风险群,必须多加注意。
听众来电:遵循运动科学发挥价值
听众潘先生在节目上指出,目前把运动当生意经营的手法过于贬低运动的价值,而且,运动是有其科学可循,民众必须遵循一定的运动科学去进行,方能发挥其价值。
“从其科学的角度去看,运动场的设计就很有问题,我不明白那些羽球场或健身馆为何有空调的设置,毕竟运动就是要出汗,让大家的毛孔放大,帮助身体排毒等,倘若在上述情况下进行运动,无疑是事倍功半。”
他也指出,一些运动员或非运动员在激烈运动后需要把抹汗,不要脱衣耍帅。
听众陈先生则表示,医学上就阐明,体检是必须要市场更新,倘若发现有何不妥,不要立刻运动,以防坏的胆固醇会阻塞血管,导致身体受到伤害。
听众柯先生则认为,运动是很好的活动,可以促进血液循环,但民众要根据自身的体质选择运动的类型。
“有些人的体质明明不适合爬山,就不要勉强进行,以免后悔莫及。”
男性运动猝死多女性10倍
意大利帕多瓦大学的科拉德教授曾对21岁以上的意大利青年人进行调查,研究表明激烈竞争的年轻运动员发生猝死的危险显著高于非运动员,男性的猝死率是女性的10倍左右。
在场上,若发现有人脸色铁灰、意识不清倒下,脉搏摸不到,无呼吸起伏,甚至瞳孔放大,这可能就是运动猝死的现象。
羽毛球前国手关义明曾在退役后参与一场激烈的比赛以致有类似意识不清的经验。他说,当时上气不接下气,仿佛喘不过去的情况让自己十分痛苦。
“当时就连说一句话也不行,我个人觉得十分危险,后来经过此经验,我更懂得凡事要有自知之明,身体功能随著年龄的增长,到了一定程度后要学会不要逞强。”
他认为,若儿童小时候有运动的基础,并在正确的指示下运动,掌握基本的体育知识有助于日后减低猝死的风险。
“部分中小学的体育老师可能对这方面的知识或急救处理的经验有所不足,我国家教育部应该考虑增加这方面的培训。”
据悉,抢救运动猝死患者的最大关键就是时间。但运动猝死发生的地点通常没有或只有简易的急救设备,所以心肺复苏术(CPR)就十分重要。若学会CPR在紧急的壮况下派上用场,甚至能拯救生命。
嘉宾开讲:筛选运动员降低猝死风险
国家奥林比克委员会在2004年对运动猝死现象提出“避免心脏病猝死”建议书,并指出无外伤的运动猝死案件,有90%与潜在心脏病有关。为了降低风险,筛选出有潜在心脏病的运动员,包括个人史、家庭史、身体检查及心电图检查是必须的。
而1996年,科学家在英国举行的欧洲心血管学会会议上公布,从1981年到1994年,各俱乐部中猝死的运动员达2000名,其中足球运动员628名,是所有运动员中猝死率最高的,占猝死总数的30%以上。体坛人士的观点认为,疲劳才是导致猝死频发的首要因素。
针对这点,羽毛球前国手关义明表示,每个球员除了应该有急救这方面的知识,也需要懂得保护自己,确保自己的身体健康不会受到伤害。
他续称,男女之间并无运动类型上的局限,只是彼此的运动量也许有微差之别。
“很多运动员的训练次数需要因人而异,要看球员的吸收程度,切勿一步登天。教练的工作就是需要观察与了解其球员的程度,安排适当的运动量,才能确保球员不会有任何后遗症。”
据了解,长期超负荷的大运动量,也会导致运动员的心脏不堪重负造成伤害。运动员要随时留意自己的身体健康,毕竟胜负诚可贵,生命价更高。
专人指导运动 必备求救设施
随著本地国家羽毛球队头号女双陈仪慧的64岁父亲陈树芬,在武拉必一座羽毛球场打羽毛球时猝死。在面子书上被网民赞赏为“模范警察”和“警察英雄”的槟城东北警区副主任峇迪亚,打羽毛球时也猝死。一群本地球友为避免在打球后有“上气不接下气”的现象,于是便在球场置放氧气筒,以备不时之急。
不过在打球后猝死,多是心脏衰竭或类似的问题,如果球员发生心脏问题,氧气筒是否起著作用依然还是一道疑问。
善于游泳的大马奥理会秘书拿督谢国骥表示,每个游泳池都有个救生员,每个球馆就如一个大的泳池,应该有个救生员去协助这些民众。
“如果孩子热衷于运动,又怕他受伤害的话,不妨找个专业教练从旁进行正确的指导,至于球馆则须有求救的医院号码供使用者参考,以备不时只需。”
羽毛球前国手关义明认为,私人球馆若要请个专业人士担任救生员角色较有难度,因为会增加运营的成本,租金也会变得比以往贵,恐怕届时没有人到来打球,会减低私人球馆的生意额。
“管理人如果有急救的经验就再好不过,这可以避免成本增加之余,也能促使使用者的安全受到最低程度的保障。”
开讲嘉宾:关义明(羽毛球前国手)
拿督谢国骥(大马奥理会委秘书)
电台主持人:徐晓薇、邓佩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