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明白德国啤酒节的真意,就会了解吉隆坡市议会禁得无谓又无理。但又有多少人参加过真正的德国啤酒节呢?
今期《东方热话》的嘉宾槟城亚依淡州议员黄汉伟更推崇原意翻译的“十月节”。另一嘉宾是马德友好协会秘书梁超明也指出,执著于“丰收节”或“啤酒节”称呼并无意义,至少对德国人而言没有意义,因为两种称呼皆可,都是“Oktoberfest”的重要元素。
吉隆坡办不成的大型“啤酒节”,为何在槟城顺利举办?今期我们不只要了解十月节的真义,更要谈谈槟城的马德友好历史背景,如何让正牌“十月节”庆典传承45年不衰。
为吸引人潮、促销饮料,每年都有商家举办“啤酒节”,消费者除了喝酒、载歌载舞,是否曾从中了解德国啤酒节是德国重要的民俗文化节,而不是醉生梦死的狂欢节。
槟城最近爆发啤酒节中文名之争,究竟是“丰收节”恰当,还是“啤酒节”准确,两派人马各有各的看法与偏执,但也令我们思考起啤酒节的意义。
也许对德国人而言,这就是“Oktoberfest”,有啤酒,也庆丰收,执著于中文名只能二选一,难免令人莞尔。
一般人认为“啤酒节”儿童不宜,但真正的德国啤酒节,是老少咸宜的庆典。
黄汉伟指出,他出席由马德友好协会举办的“2017十月啤酒节”,工作人员穿著德国民族服装穿梭、出席的德国人带著老婆孩子出席,大人喝酒畅谈,小孩玩游戏,是非常健康的社交平台。
传承45年 城市外交
为何德国啤酒节在槟保持最原始的风貌?这与德资在槟的发展有关。
黄汉伟说,德国是槟州最大的欧洲投资伙伴,投资额比英资还高,在槟著名的德国企业如电子厂Osram、Bosch、B.Braun等,都非常支持马德友好协会的活动,该协会同时获得德国驻马大使馆的重视,其中重点活动是每年举办的十月节。
他指出,许多已退休的旅槟德裔高层,仍通过大马第二家园计划留在槟城,积极推动马德友好协会的活动,联系大马与德国两地国民的友谊。
“传承45年的德国啤酒节,对槟城来说也是城市外交,至今有600多名德国人住在槟城。槟城早期是自由港,对外来文化不感陌生,我们常年举办各国文化节,如日本盆舞节、泰国文化节、印尼文化节、台湾卡车秀、中国文化节等,德国啤酒节只是其一。”
他说,十月节是马德友好协会的常年活动之一,该协会常年还开办德语班,让在德资企业的本地职员、高中生学习德语。
该协会的例常活动还包括德国早餐会、德国美食烹饪班、儿童游戏班等,是本地人接触德国文化的重要平台。
因此,他认为这场盛典不能与一般“山寨版”啤酒节相提并论,无论是历史背景或外交意义上,都值得继续传承下去,也不应受到今次的“啤酒节”争议影响。
尊重多元文化 畅饮而不逾矩
马德友好协会协会秘书梁超明指出,马德友好协会是槟城民间组织,会所位于槟岛亚依淡一幽静草场,由大马人及德国人共同设立,且在马来西亚只此一家,绝无分会。
他说,该协会成立于1962年,早期在槟德国人多在德国船务公司工作,德国人为加强与本地人的联系,把创会宗旨定为“我们一起为成功的友谊努力”,缔结马德两国在经济、文化与社会的良好交流。
他也透露,一般人以为德国人爱喝酒爱闹事,事实正好相反。
“德国人很守纪律,1973年起每年在槟举办的十月节,他们畅饮但很有规矩。很多人甚至带孩子来玩,体验这难得的乡情。与一般啤酒节不同,这里出席者德国人居多,活动也主要由留槟德国人筹办。”
梁超明指出,德国啤酒节有丰收的意义,除了大人歌舞畅饮,还有儿童乐园,槟城的十月啤酒节每年都少不了儿童游戏站,现场还有“壮女举酒杯”比赛、“真男人手臂角力”比赛等。
梁超明认为,该协会多年来也有与会所附近的各族学生交流,虽然穆斯林学生不便参与十月节,但他们仍在其他德国文化及学术活动上,给予不少支持,显现我国多元文化的互相尊重。
啤酒不是唯一主角
马德友好协会主办的“2017年十月啤酒节”宣传册子与海报上,最显眼的主角不是啤酒,而是一块德式面包。
大大的德式面包下分别是心形巧克力、啤酒(位列中间)及手风琴,分别代表著甜品、啤酒和民族音乐。啤酒图案上写著“正宗的巴伐利亚食物与啤酒”,由此可见,啤酒只是十月节的主要饮料,但不是唯一主角。
人们相信德国啤酒节源于德国巴伐利亚。1810年10月为庆祝巴伐利亚的路德维希王子的婚礼,人们聚集到慕尼黑(现为巴伐利亚首府),唱歌、跳舞、看赛马、畅饮啤酒,传统延续至今。每年9月尾至10月初,全世界约600万游客涌入慕尼黑“朝盛”,今年,慕尼黑十月啤酒节已来到第184届。
啤酒对德国人的意义,就像茶对中国人的意义那样,庆丰收的德国十月节不能没有啤酒,但它不是特别为啤酒而办的派对。
梁超明认为今次啤酒节争议虽令人遗憾,但也盼籍此机会,让更多人了解德国啤酒节的文化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