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经济学人智库(Economist Intelligence Unit/EIU)所发表的《2016年全球粮食安全指数报告》里,在113个被评估国家中我国名列第三十五。这排名把我国列入“良好”等级。以目前我国的排名来看或许你会说我国的粮食是得以自足的。
然而《大马家庭状况报告2》指出我国的进口食物量在2005年至2015年之间大增,在这10年里从178亿令吉增到454亿令吉。
在这两极化的情况下,笔者发现所潜藏的危机不仅是粮食安全排名上的层面,而是应该一起开始认真探讨粮食危机的这一课题。
全球粮食安全指数基于三大标准,(即:食品价格承受力、食品供应能力、质量安全保障能力),以动态基准模型对质量和数量指标进行评估。然而这些指标只限于评估一个国家的粮食安全状况,而我们面对的是整个粮食体系的问题。
整个体系牵涉产生、环境、农业发展、平衡营养过剩和粮食不足等细节。从2015年开始,联合国提出和推动了“可持续发展目标”(SustainableDevelopmentGoals/SDGs),希望能为粮食体系资分布失衡下寻解方案。
持续一词瞬间变成了各方追逐的目标。选择可持续发展是希望在享受科技便利的同时也兼顾环境。可持续发展的定义是在不完全耗尽或破坏自然资源的情况下,仍能够维持或是长时间运作。在粮食方面,所谓的可持续性是针对全球粮食的保障,去创造一个可持续的粮食未来。
全球食物永续指标
在百味来食物暨营养中心(Barilla Center for Food & Nutrition)委托下,英国经济学人智库发表了全球粮食永续指标研究报告。这是续全球粮食安全指数后,第一个以“永续”为指标的全新粮食研究报告。
有别于粮食安全指数,这份报告所测量和评判的是各国粮食体系的可持续程度。报告里的评判基于《米兰协议书》而制定。
在这项指标报告里,法国位居第一,其次是日本和加拿大。可惜,我国并不是受评估国之一,所以对于我国现有粮食体系可持续程度是无法做出任何评论。
这报告公开所有标准及研究方法,供学者和研究者下载及参考。研究方法有三项标准测量,分为食物损失和浪费,农业永续及营养均衡,共有58项标准。虽然我国不是评估国之一,但从这三项指标里所设的标准是可探讨的,尤其是防范措施落实的情况所设下的评估。例如:食物损失和浪费这项标准,有3项防范措施评估;一:食物损失的政策防范标准。二:道路与输运品质标准。三:评估国的食物浪费防范政策标准。
依照这三项评估,我国的防范措施无论是在食物损失还是食物浪费方面依然还不达标,至今更没有任何的策略或方案来解决及应对这两个问题。此外,我国在道路与输运品质方面也是不达标。此问题值得我们关注,因为这报告指出了很多发展中国家食物损失量增加的源头是来自于输运过程。
气候变迁原因之一
透过粮食永续指数所纳入的标准测量和这评估结果,笔者发现我国粮食危机也牵涉食物浪费和食物损失这两个问题,而大量的食物浪费和损失不但是温室效应的源头,更是造成气候变迁的理由之一,因为当食品废弃物倒入垃圾填埋场,在腐烂过程会产生大量甲烷气体(一种高度有害的温室气体)。
我国固体废弃物和公共清洁管理服务机构(SW Corp)的数据显示,大马人每天平均浪费掉3000吨的食物。
更惊讶的是,垃圾填埋场里有50%以上是这些食品废弃物。在没有反食品废弃物和减少食物浪费的防范政策下,这问题无形中造成我国温度上升的源头之一。
另一方面,我国的气候变化报告(Second National Communication Reporton Climate Change)也显示出47%的甲烷气体排放量是来自于垃圾填埋场。由此可见,食物浪费问题成了我国的潜藏危机之一。
遗憾的是,我国固体废弃物和公共清洁管理服务机构与日本环境部,在2014年合作的“食品废弃物管理计划”研究并没有发表和部署相关的政策。
除此以外,我国专门处理相关粮食保障和协助政府减少依赖进口食品及增加粮食供应的单位——联邦土地统一与复兴局(FELCRA)也没有详细公布接下来所实行的策略。
我国在面对粮食危机课题时,应该以整个粮食体系的问题作为出发点,确保我国粮食安危得以保障的同时也能保持粮食体系的可持续程度,并让我国的粮食永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