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过几天,2025年财政预算案即将提呈,备受各界瞩目。不同领域的关注点不尽相同,但有一个议题无疑引发了广泛的好奇与担忧,那就是首相多次提到的“针对性津贴”政策。
几个月前,首相兼财长拿督斯里安华曾坦言,实施针对性津贴并非他勇敢的选择,而是迫于形势,不得不采取的措施。上周,安华再度强调,政府调整电费和推行针对性柴油津贴的决定,并不是为了增加人民的负担,而是为了通过更合理的资源分配,将节省下来的资金回馈给民众。这些政策尽管在政治上充满挑战,但安华坚信,从经济角度来看,它们能够有效防止国家财政的大量流失,确保公共资金得到更有针对性的使用。
从政策角度来看,首相目前推行的“精准分配”方式,旨在避免富裕群体过度享受津贴,优先照顾弱势群体。以柴油津贴为例,时任财政部长在2022年给过的一组数据:燃油津贴中有53%是被T20群体获得,反观B40获得其中的15%。而政府应对此现象所采取的针对性政策则是取消现有燃油津贴,并推行了“受控制柴油补贴系统”(SKDS)2.0和明补贴援助计划(Budi Madani)两项计划。
SKDS 2.0是一项针对公司的柴油补贴合理化系统,成功申请者将获得一张车队卡,并可以在MySubsidi Diesel System系统内选择五个燃油供应商中的其中三个。而BUDI Madani柴油补贴计划旨在为农业小农户提供支持,成功申请该计划者每月将获得200令吉。
简而言之,政府的精准分配政策是将原本惠及全民的津贴政策,转向针对真正有需要的小群体进行补助。这种改变的最大好处,就是能够为政府省下巨额开支,安华指出,通过实施针对性柴油津贴政策,政府将节省40亿令吉,这些资金将用于补贴公共交通和慈悯援助金(STR)的发放。
然而,从“雨露均沾”改为“定点投放”的缺点也是显而易见的。当6月10日正式取消津贴以后,柴油价格立刻就从2.15令吉上升到3.35令吉,涨幅高达56%。各行各业都在担心柴油飙升以后带来的成本提升,会不会演变成严重的通货膨胀,导致全民陷入更艰难的生活环境中。
虽然根据马来西亚统计局的说法,2024年6、7月份的通货膨胀率仅为2%,最近刚公布的8月份通膨率也仅为1.9%,人民的生活成本大体仍维持在原本水平。这代表现有的津贴政策做到了在不增加国民的生活压力之馀,也为国家省下了一大笔钱。但人民仍然在持续担忧失去了惠及全民的津贴以后,政府会不会有一天控制不住通货膨胀的飙升?毕竟现有的生活压力不变,不代表生活压力不大。任何有可能造成物价飙升的潜在因素,都会成为国民心中的担忧。
针对性津贴公平与消耗
此外,精准配给意味著政府需要精心筛选接受津贴的受益者。在这样的政策下,一般人都会觉得具体执行中可能存在不公平,特别是如何定义和识别受益群体。这不但需要完善的制度和规章,还要确保所有津贴发放得公平公正,并拥有一套健全的审查制度,也是政府必须透明化处理,并给民众明确交代的一点。因为这一系列的细节如果没有把控好,那大部分津贴落入T20手中的问题,便很有可能再次出现。理想来说,取消全民津贴,将钱给到真正有需要的人,是一种值得赞扬的社会制度。但现实情况里,要公平公正且系统地执行这些政策,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以英国的“病假条”文化为例,政府本是为了让因病失业的人们能得到一些经济补助,却渐渐地被某些人士滥用。于是英国的医生除了要妙手回春之外,也被赋予了另一项任务:找出企图不劳而获的装病者。但时间来到2024年,连医生的筛选也出现越来越多问题以后,英国政府不得不增加新的审查人员。
长期维持制度的透明和公平,在现实中本就是一件难以坚持的目标。更别提如今的针对性津贴,将直接影响到人民的日常生活。人民顾虑的不只是政府现在能不能顶住通货膨胀的压力,还有未来这些制度在长期运行之下是否能持续保证足够的透明和公正。
在“2024年国库控股大趋势”论坛致开幕时,首相安华明确表示,以目前的情况来看,政府必须展现强大的政治魄力,推行诸如津贴合理化等不受欢迎的政策。从首相的表态来看,2025年的财政预算案中或将引入更多类似的针对性津贴措施,以进一步优化资源分配,减少不必要的开支。面对好几项津贴同时需要改革的情况,人民又怎能不忧虑?